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悠闲唐朝>第一百零九章 魏徵
好话还是有可能的。而李二当然要给这些人一些面子了。

第二,说句实话,魏徵的官很小很小,至少在李二眼里是这样。最重要的是,魏徵一直都没有成为太子集团的核心骨干。因此,除了那些重要首脑人员被杀,其余的都没追究,李二很懂得怎样迅速让政局平稳下来。

第三,从李二本身说起。李二还是很有容人的度量的,对他来讲,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位置,他能容忍魏徵,这一点就比历史上很多皇帝强。

第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当时的中国结束分裂战乱没多久。而在乱世之中,人们为了活命,今天投靠这个,明天又投降那个,并没有所谓的气节和忠贞观念,当时人们也不会因此批判这些人。这也许是长期乱世中,人们默认的生存法则吧!因此,对魏徵来说,不停地投降并不代表他的人格低下,李二也不会因此而看不起这个人。

李二看重魏徵的品行。魏徵为人耿直,敢于据理力争,不会委曲求全。即使后来在李二手下做事,他这个脾气仍旧没改。这也许是李密、窦建德、李建成都不大喜欢这个人的缘故吧,而李二却能容忍这种脾气,所以他能成为千古一帝!

魏徵也因为这种个性,而被史书大写特写,搞得现在一提李二就要提他,一提贞观之治,也必须要提到他!能在历史上如此出名,魏徵也算没白活。

一个普通人经常会犯错,帝王也是如此,而他们犯错却很少有人指出来。大臣那么多,说真话的没几个,主要还是不敢,伴君如伴虎,大家都是打工的,老是被老板惦记着可不妙!而魏徵却不惧怕这些,要么你别让我看见,看见就说!

魏徵就因为这种不怕死的举动,名扬朝野内外!有的时候,连李二家里想讨个小老婆他都要劝谏!

贞观二年,那位大名鼎鼎的长孙皇后不知怎么,听说有位姓郑的官员有个女儿才十六七岁,长的是既年轻又漂亮,便告诉李二,让他把这个小姑娘给娶进宫里当妃子。李二听了当然高兴了,说实话谁碰上这事都要乐,更何况还是经过正室的同意(我们不要奇怪长孙皇后的行为,这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古代,有身份的人家,正室夫人除了要管家外,还有个职责就是负责给自己丈夫找小老婆)。

魏徵听到这件事,不干了!因为他听说这位小姑娘已经许配给陆家了,也就是说人家是有婚约的人了,放到我们现在就是已经领了结婚证,但还没举行婚礼呢!于是,魏徵跑到皇宫跟李二说,你想娶的那个小美人已经许给别人了,你要是还娶她,会让老百姓说你是仗势欺人,你的名声就坏了……每个当皇帝的人都会重视自己的名声的,尤其是李二更是如此,既然这样那我就收回命令吧,不纳妃子了。

郑家人心里本来很高兴,能给皇帝当妃子(虽然只是小老婆,但那可是皇帝的小老婆),那是件多么光荣的事啊,后来一听,又不娶了,他们不干了,慌忙上去说,没这回事,我们家闺女一直都没许人呢,您就放心大胆地娶。不信?不信,您问房玄龄诸位大人……

陆家人更慌了,跟当今皇帝陛下抢女人,这不是找死嘛!也上书说,没这回事,我家跟郑家没有您说的定亲那回事。

李二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讨个妃子,弄出这么多事来。李二问魏徵,你得给我解释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啊?魏徵直接跟他说:“陆家之所以想极力否定这件事,是害怕您以后会记恨他们跟你抢媳妇。毕竟您皇帝身份在那儿摆着呢!”李二当即就明白了。

魏徵的劝谏成功了,李二收回了先前的命令。

贞观四年,大唐开始连年丰收,国力增强,天下太平。于是,许多大臣要求李二去封禅。

当初陈叔宝也曾上书,请隋文帝封禅。封禅,其实就是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的庆功大典,而祭祀地点在泰山顶上。说白了就是告诉天地,我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你看老百姓过得都很好,每天有肉吃,有酒喝,您把天下交给我治理,尽管放心等等。总之就是,只有取得成就的皇帝才敢封禅。

隋文帝为人谦虚,说自己“薄德”,没去封禅。李二一向自信,被人一劝,想想觉得自己干得还不赖,应该有资格去向那位从未蒙面的天父汇报下情况了吧!就同意了去泰山封禅的行动。虽然也有人觉得,现在这么大张旗鼓、劳民伤财地搞这活动不好,可想了想还是不要触李二的眉头!

这时,魏徵站了出来,他极力陈述不应该去封禅的理由,一顿噼里哗啦的说教,说得李二哑口无言,心里很不舒服,毕竟给谁碰到这事都不会好受。一个帝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去宣扬一下自己的功绩,有什么过错!可魏徵一棍子打过来,“现在内忧没解决,外患没解决,国家的钱少得可怜,您还是老老实实治理国家吧,您离封禅的水准差得远呢!”

李二里里外外一肚子火,但是,魏徵说的都是事实,他没法反驳!

换一个昏庸的帝王,早就勃然大怒,拉魏徵下去打板子了。而李二的英明又一次发挥了作用,魏徵的劝谏居然成功了!对于魏徵的行为,不得不服,简直就是一点也不给李二留面子,而李二也真吃他那一套。魏徵的行为,最实惠的好处就是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行政开支。

魏徵的前半生在战乱中度过,对民生、民情了解极深。因此,他多次劝谏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九章 魏徵--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