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臣老弟,你觉得张荩忱的为人如何?在他的问题上,武汉和军委会是不是处理的有些不太妥当?都说佑臣老弟是委座的爱将,义兄又是鼎鼎大名的军事家蒋百里蒋顾问。还望不要有所保留,予以解惑才是啊......”
黄浩然也觉得有些意外,明明他刚才谈的是台儿庄会战的预案,怎么李长官却提到了张自忠?而且他觉得李长官说的这番话似乎是在试探着什么?
在民国的官场里面打滚了好几年的黄浩然早已知道了此间的忌讳和厉害!虽然他刚刚为了保证台儿庄会战的预案能够顺利实施,帮助李长官赶走了安插在他身边的卧底,但是并不代表黄浩然会在李长官面前说最高当局的坏话!他可不希望自找麻烦......
“德公,我既是校长的学生,又是委座麾下的将领,你觉得我会说些什么呢?”
黄浩然很轻巧的将皮球又踢回到了李长官的脚下。在他看来,自己说的这番话应该是滴水不露了,可是在李出的这几句话却是意味深长......
没错,黄浩然是最高当局的学生,又是最高当局麾下的中央军将领。按照这样的资历和身份,黄浩然应该在听到李长官的问题之后拍案而起才是!
然而,黄浩然却并没有这样做......
由此可见,在张自忠的问题上,黄浩然持何种立场已经非常的明显!至少,他是不赞同最高当局软禁张自忠的!
听到黄浩然的回答之后,李长官的心中顿觉安慰!正如李长官的推断,黄佑臣果然是一位很有良知的爱国将领!这位最高当局面前的红人,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嫡系”!
李长官决定继续张自忠的话题,西北军虽然是“杂牌”,却并不是李长官的部队,围绕着张自忠的事情做文章,李长官可进可退!不会让人找到什么把柄。
“既然佑臣老弟不便多说,那我李德邻就倚老卖老一番吧...在我看来,张荩忱在南京是受了委屈的!其实在委座的心中,何尝不明白张荩忱没有罪过,是无辜的?要说有错,首先是南京政府的错!在华北对日本鬼子一味妥协退让,不正是南京的既定政策么!?从《何梅协定》开始,乃至更早一点的“九一八”事变,政府将咱们中国的土地一块一块地让给日本人。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委座说过的那句“攘外必先安内”!说到底,宋明轩、张荩忱都是南京手中同日本人缓冲的棋子!丢了也就丢了!要不是军委会态度暧昧,29路军也不至于输得那么窝囊!”
李长官说的这番话基本上都是事实,所以黄浩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李长官见黄浩然居然能够容忍他当面数落最高当局的错处,更是喜出望外!于是李长官将他的心思全部放到了对黄浩然的争取上来!
“政府里面的人都说,委座很在乎舆论!我看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何梅协定》的时候,全国舆论一致声讨得那么厉害,委座在乎了没有?他一点也不在乎!全国舆论反对内战,委座在乎了吗?依旧是不在乎!只是在西安被困囹圄之后,委座才勉强答应不再打内战,但回头就把亲自送他回南京的张少帅给软禁了起来!然后想方设法瓦解了东北军!这样的作法,哪里有领袖的风范?”
李长官说到这里,情绪渐渐变得有些难以自制,言语变的激昂了起来。李长官这样做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心看看黄浩然的心理底限究竟在哪里。
“在委座的心目中,西北军也是和东北军一样不可靠的存在!西安事变就有西北军的一部分参加。宋明轩(宋哲元的字)是西北军,张荩忱是西北军,二十九军也是西北军!张荩忱是一员虎将,让他回五十九军去,宋明轩岂不是如虎添翼?那样不但不能削弱宋明轩,西北军还会变得更加强大。这其实才是委座软禁张荩忱、对宋明轩的请求不置可否的真正原因所在!”
李长官前面说的话还可以理解为他是在对政府以前的消极抗日态度表示不满,后面的这些话却是直接往最高当局的头上扣“蓄意破坏抗战的”的大帽子了!黄浩然知道他不能再不出言阻止了!否则的话李长官一定会认为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叙述,于是在李长官说出最后几个字之后,黄浩然开了口:
“德公!委座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毕竟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前这国家还是个四分五裂的态势,委座他其实也不想为难张荩忱,实在是人言可畏......”
黄浩然的态度没有让李长官觉得意外,如果仅仅靠着几句话就能从最高当局手底下拉走一位黄埔出身的集团军司令,那最高当局也就不可能一直将李长官压的死死的了!
李长官没想到黄浩然居然能耐着性子听他把话说完!对这样的收获,李长官已经非常满意!
该缓和一下气氛,回到正题了......
***************************************************
“张将军,在南京的那段日子相当难熬吧?李长官和我们说起过一些你的事情,我和燕谋兄都十分同情张将军的遭遇!军界中人都知道北平的事情怪不得将军,将军被困南京,不过是有人硬要借题发挥罢了......”
张自忠有些自嘲的笑了笑,王鸿韶的话题还是转到了这个问题上,自从张自忠离开南京回到59军之后,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问过他这个问题,张自忠都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应付这种场面的说辞。
虽然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