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远东的炮火
张鼓峰位于图们江口上游二十多公里的东岸,是一个海拔只有一百五十米左右的高地。站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的波谢特平原。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还可以遥望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
沙草峰是位于张鼓峰北方二公里多的一个隆起的山峰,其高度略低于张鼓峰。
按苏方地图,张鼓峰为Зaoзepehhar高地。Зaoзephar高地当然是固有名词,含义是湖对面的高地。这里所说的湖,指位于两个高地东侧的哈桑湖(长池)。苏联把张鼓峰事件叫做“哈桑湖附近的战斗”是起名于这个湖的。而Бeзnmehhar高地,意思是没有名字的高地,也就是无名高地。
日本人一直认为张鼓峰和沙草峰是自己的领土,把它划入了珲春县界,他们的主要根据如下:
1、按照1886年珲春界约,边境线通过张鼓峰东侧山麓。
2、按照1909年游珲春边务处员同驻洋馆坪中国军队共同绘制的地图,边界线通过位于张鼓峰东侧的长池(哈桑湖)以东地区,走向是由南到北。
3、1911年由俄国参谋部调查并绘制的地图,缩尺八万四千分之一,边境线和上述“2”中的边境线相同。
4、再有1915---1920年东三省陆军测量局发行的地图中,边境线是通过比上述”1“中的边境线略为偏东的地方。
然而苏方却不提由俄国参谋部绘制的地图,而主张按珲春界约规定的边境线通过哈桑湖西侧,并认为Зaoзephar高地(张鼓峰)属于苏联领土。最后,满洲国方面主张边境线在张鼓峰东侧,因此张鼓峰属于满洲国领土,而苏联方面则坚持主张边境线是通过张鼓峰山顶的。
日本陆军当局把保卫满洲国珲春县的任务交给了朝鲜军。这是由于考虑到该县毗邻朝鲜这一地理因素。然而朝鲜军司令部自从1936年3月起就采取了”不向边界不明确的地区派遣兵力“的方针,没有向张鼓峰、沙草峰地区派一兵一卒。
从朝鲜军对苏军动向长期监视的结果看,苏军方面也没向张鼓峰山顶派遣兵力。
1938年7月7日,关东军特种情报机关获悉,新任命的第五十九国境警备队队长向哈巴罗夫斯克上司发了一封电报,建议:务必向香山洞西侧高地部署兵力。
关东军认为,在电报中提出的上述意见,是留希科夫逃亡后苏方重新调整部署的一个前兆。于是关东军把上述电报通报给朝鲜军、珲春驻军以及珲春特务机关,由这几个部门共同监视张鼓峰地区的苏军活动。
结果不出日本人所料,7月9日这天,在张鼓峰山顶就出现了十几名苏联兵,他们在山顶西侧即满洲国一侧的山坡上开始构筑阵地。到7月11日下午,人数已达四十名左右。
7月15日,日本驻苏代办向苏联代理外交人民委员会提出照会,要求从张鼓峰迅速撤回苏军。苏联方面答复说:苏军的上述活动是在苏联领土内进行的,因而拒绝了日方的要求。接着,7月20日日本驻苏大使重光再次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提出要求恢复原状,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概由苏方负责。但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却回答说:任何威胁都吓不倒莫斯科。
大本营陆军部由此认为,苏联占领张鼓峰是属于非法越境,于7月16日命令朝鲜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根据形势需要,可在边境附近集中朝鲜军所属部队,但行使武力要根据另外下达的命令“。
朝鲜军司令官立即命令第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要做好随时紧急派兵的准备,动员的部队大致有四个中队,山炮炮兵两个大队,野战重炮炮兵一个大队,进一步严密戒备边界地区。
第二天7月17日,朝鲜军司令官又对第十九师团长下达命令,要把准备出动的部队集中在图们江西岸地区,并严令,如果向图们江东岸地区(张鼓峰和沙草峰一侧)前进和行使武力,必须按另外下达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第十九师团出动部队于7月19日拂晓前在兴庆、阿吾地附近集中完毕。
7月20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元帅准备奏请天皇准予使用武力。但是,当他察觉获准行使武力的可能性不大时,就把上奏的计划取消了。以为必定能获准行使武力并以此为基点进行准备的大本营陆军部决定停止使用武力,并把这个决定下达给朝鲜军司令部。在图们江西岸集结完毕的第十九师团部队,根据朝鲜军司令部的命令,决定于7月28日返回原驻地。
于是整个波谢特地区变得一派繁忙
在此之前,从7月20日以来,在苏联境内的波谢特--诺沃基耶夫斯科耶和诺沃基耶夫斯科耶--汗西--格雷切公路上,来往的卡车急剧增加。同时还看到一批数达三十几艘的运输船驶入波谢特湾。当时关东军认为,这可能是苏方对十九师团出动部队于7月19日完成集结的一种反应。
当时苏联还没有铺设从西伯利亚铁路干线至波谢特地区的铁路支线,公路也只有一条从拉兹德里诺到诺沃基耶夫斯科耶的柏油路。因此,他们就靠海路从符托迪沃斯托克运送弹药、粮食等补给物资。在波谢特湾内出现一批运输船,似乎表明海路是苏联的主要补给线。
7月29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发现约有十名苏军士兵在沙草峰构筑阵地。这是在苏军进兵张鼓峰二十天以后发生的。苏联这次派兵的地点却比它主张按珲春界约划定边境线更加深入到了满洲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