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我们1点多钟才起床。随便吃了点东西,姜老头便说要出去到处走走,让席向前席叔在前面当向导。
我们一行四人边出了门,伍家桥依水靠山,南北长14华里,东西纵横12华里。
一条应水(芦红江)自北向南流经全境,所以以前也叫应北乡。
伍家桥有7条古街,大多是民清时代的产物,现在保存还很完整。一栋栋高大气派的古建筑依次排列在应水两边,错落有致。人走在石板铺成的巷子里,仿佛置身于清朝那个年代一样,思想显得格外虚空承长,以前也来过几次,没什么感觉。这次了解了历史,再加上席叔的介绍,一切显得那么庄重起来。
席叔每走到一处前便向我们介绍:河的左边是席氏儿女秦家的席某大宅院啦,什么原衡阳县长易茂伯大宅院,清知府席启娣豪宅,清道元席蕙田的账房先生的六合堂账房大宅,以及孙中山曾经在这里开国会的席氏资生大宅院,席家首席账房先生的夏之坚宅院.....河的右边有席氏铁堂井,席氏龙眼大宅院,席氏积善堂大宅院(席宝田故居),后面有席业创办的应北学堂(现今的伍家桥中学),期间商铺,酒楼纵横林立好不热闹,只不过到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是那些大宅都保存的很好,当时的席家很多身战功显赫的子孙,王姓,易姓的部将都跟随席宝田解甲归田,居住在此地。那时的繁华和富丽堂皇到如今已经不全能看的到了。我们听了都在心里暗暗吃惊。
我们一路沿着应水河向北,期间还看见很多建筑残存的痕迹,那些是些古驿道,关帝庙及很多驿站。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只剩下些残垣破瓦了。
我们登上应水河源头的山上,居高临下的遥望伍家乡。
姜老头突然笑着问我:“烦了,你看见了什么?”我凝神仔细观看山下的伍家桥,应水清澈明亮,弯弯曲曲头大尾小有如一条青龙一样,除去龙身中间现代的民居不看,只看那些古朴的清代建筑,错落有序,形成两张大翅膀一样。
可如今,随着现代的民居的增加,围绕着那些古建筑,显得有些古怪,看像去好像龙翼被包住一样,想飞又飞不起来。
山上面这边有几条溪流或成瀑布或成溪涧流到山脚下的一个大绿潭里,瀑布下坠之势,激起阵阵水雾,好像跟仙境一样,煞是好看。
我看了一会,对师傅说:“除去那些现代房屋,好像一条青龙展开双翅,扶摇上青天,又好像往这高山上爬一样....”
姜老头赞许的点点头:“说的不错,书没白看,风水堪舆的入门是进了。此势,正是风水里面说的龙欲上天之势。席氏正借着这等运势,才会步步上青天,从一个民间武装成为惊动海内外的湘军,可惜清王朝气运以消,再加上当朝着昏庸无能,最终还是没保住大清二百多年的基业。可是,即使大清朝即使再怎么灭,席家应该还会借此气势继续兴旺发达下去,怎么会慢慢的败落下来了呢?这其中必有原因。”
说着,姜老头从挎兜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罗盘,转了几圈下来,指着后山的方向问席叔:“小席,那上边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没有?”
席叔沉思了一会,点点头说:“有,席家的祖坟,五里坟。”
姜老头点点头,裂开大嘴一笑:“走,我们上去看看。”
席叔说的五里坟处于后山腰处的一片洼地。后方是斜向近75度的山坡,一直上去就是高山峻岭,前面三方是大概高约三米的山壑围成一个大圈。从侧门看就像一柄汤勺一样,盆地面积极广,看上去五里只大不小。
从我们这边看下去,好家伙,整个凹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坟包与植被,远远看去中间的坟杂草丛生,藤蔓相连,破碑残缺有的裸出一角,有的歪歪斜斜,坟包也被动物打窝弄的乱七八糟,年代已久,看上去很是荒凉。
越往外面的坟显得越新,有的花圈和蜡纸都还在,褪了色的钱纸和挽联随风摇曳,就跟招魂幡似的,让人即使白天看了也觉得不舒服。也是,五里大的地方全是坟包,也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人,想想也是让人害怕的。
由于杂草荆棘满布,高低不一,视线很局限,姜老头便问席叔中间的位置有没有路进去。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下了坡,从一条隐蔽的土路往里面走。这条路是送葬与祭拜走的,所以也不算难走,四人并行可以通过,道路两边的荆棘都有被清理过的痕迹,即使这样,道路上面四周延伸不少枯枝败草拦着去路,有些新茅草被雨风打折,从头上垂下来,走在里面跟走进一个树枝与荆棘缠绕的通道一样。稍微不注意就会被划伤。
四周跟头顶有很多蜘蛛网布满水珠跟虫卵,动静过大就全掉在身上,湿痒难受。阳光通过四周的缝隙射了进来,四面视线斑驳一片,视线还算可以,席叔在前面清理路障,我们在后面向两边搜寻可疑的地方,不少坟包躲在杂草从中,不时有蛇鼠虫鸟穿梭其中,窸窸窣窣的,让人看不真切。
我们弯弯曲曲走了大概半个小时。
来到一处都是水泥砌成的大坟前,此处地势较周围要高出不少,视野开阔的多,大概经常有人清理,所以能看到整个面貌。周围都是大大小小四五十座像这样砖砌的大坟,每座坟前都耸立着一座雕梁画柱似的石碑,碑上四周雕刻着云纹,顶上都蹲着石兽,有麒麟,狮子之类的瑞兽,显得很气派。
席叔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