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南北大唐帝国>第232章 台湾屯垦四

都督府衙门前贴出了一张招募团结兵的告示,吸引了众多前来都督府办事的百姓驻足观看。

见众多穿着朴素,甚至打补丁的百姓围陇上来却看不懂告示上写的什么,相互寻问。

朱诞见此,好心将告示上登载的消息念了出来,因写的是文言文,即使念出来老百姓也不一定懂,便逐字逐句向周围百姓解释起来。

“台湾岛上番人猖獗,为保障百姓垦荒安全,都督府决议发起西征,清剿台北盆地西南外的岛番。因都督府守军大半将出征,守卫城池看守番奴的军兵不足,特向百姓征招一批青壮为团结兵,在军队回返之前担负守备任务。团结兵宿卫期间,一切所需由都督府承担,每一旬发一次军响,既一斗粮。”

朱诞念完后,围观的百姓炸了锅,有这好事还不快去当兵?

团结兵又不是当一辈子的兵,只是暂时性的守备兵马,又不用出征。

况且眼下才二月底,台湾虽没有严寒的冬季,可也没到播种时节,无非要先行清理一番从都督府申购的荒地,等待四月的到来。

毕竟南方只能种水稻,早稻也要在四月的清明前才能播种。

普通百姓可不是那些富商、权贵携带了足够的粮草,会抛家来台湾岛开荒的百姓本身就是在家乡无地或少地,生活艰难才跑到台湾来的。

对这些贫穷百姓来说,粮食秋收前这几月里该怎熬就是一个大问题。正在一众拿到申购的田地凭证的百姓苦恼带的粮食吃完该怎么办之际。

都督府恰如其分的出台招团结兵的政策,吃住都由都督府负责,每一旬既十日还可领一斗米的军响,对于这些贫苦百姓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青壮当了兵,不仅给家里减一张嘴,还有一斗米给家里老小参着野菜吃十日是完全没问题的。

想通了其中利害关系的一众百姓争先恐后的去都督府征兵点报名,生怕去晚了都督府招满了。

刚才身边还人挤人,现在却只有撩撩几人在周围,顾承与朱诞相视一笑,走到街边一处小茶铺坐下,叫了一壶茶一碟干枣,边吃边聊了起来。

“顾兄,依告示来看,都督府画给我们的那些荒地估计还在岛番手里,咱们恐怕得等军队凯旋后才能去开垦了。”

顾承也从告示中瞧出了味道,他俩因是没落的世家,前几日在都督府各只申购到两千亩,比规定要少了一千亩,办事处的回答便是眼下土地尚不足,只能限购,他日都督府发布消息后再来申购剩余的土地。

“反正离耕种时间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先不防回家把开荒的人手、用具、粮种都准备好,再来的时候估计就差不多了。”顾承想了想回道。

两人商量清楚后,便乘船回了苏州。

……

薛茂勋在招得一千余团结兵经过短暂训练后,留下两百余兵率领团结兵分置台北城、基隆城、台山城守备,亲率其余六百兵兵马沿大汉溪逆流而上。

,待会修改

西市作为长安城乃至全国最主要的市场,进行的是封闭式的集中交易,也就是将若干个同类的商品聚集起来,以“肆”或相当“行”、“店”为单位组成的。

市内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局和平准局。

西市平面呈长方形,南北1031米,东西927米,面积0.96平方公里,比东市略大。

西市内有南北向和东西向均宽16米的平等街道各两条,四街纵横交叉成“井“字形,将整个市内划分成9个长方形区域,其中东西向二街相距327米,南北向二街相距309米,各街两侧均设有水沟,在水沟的外侧还有1米宽的人行道。

西市的9个区域四面均为街道,这样每个区域的周边都临街,便于交易。每个区域内还有便于内部通行的小巷,在有的巷道下还有砖友砌的暗排水道与大街两侧的水沟相连。

房屋的规模不大,面阔4至10米,进深3米多,均沿街毗连;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

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

这些外国的客商以带来的香料、药物卖给中国官僚,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

因此,西市中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如波斯邸、珠宝店、货栈、酒肆等。其中许多西域姑娘为之歌舞侍酒的胡姬酒肆,则时有长安少年光顾。

故李白《少年行》就有“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

唐朝对长安城市场特别是东、西两市实行严格的定时贸易与夜禁制度。

两市的大门,亦实行早晚随唐长安城城门、街门和坊门共同启闭的制度,并设有门吏专管,所以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像样的夜生活,夜生活就在自己的家里或夜宿烟花集中地平康坊。

据后世考古实测:东市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宽广24米,面积为0.92平方公里。市的四周,每面各开二门,共有八门.市周墙处大街北(即春明门大街


状态提示:第232章 台湾屯垦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