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清变>第一百二十七章 灌输

“你说rb人?”

周大经诧异地道:“司令,那个《东方时报》可是你要求我们不仅军官要每日必读,还要把报上的文章都读给咱们盐团的士兵,在《东方时报》上,我可是看过关于rb发生的琵琶湖事件和长崎事件的介绍,rb这个只有十来万军队的小小岛国怎么可能敢和咱大清动武?大清湘军、淮军以及各省绿营不下百万,是个打他一个都绰绰有余。再者,咱们北洋水师可要比rb海军的炮舰大得多,rb人要和咱们动手,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秦川看着周大经身后包括楚云飞在内的那些营连年轻主官和参谋:“你们是否也是这么看?”

这些盐团的军官们,对于秦川的询问,多数人都纷纷点头,那些没有点头的,从眼神中秦川也能看得出,都是和周大经一般的心思。

秦川神色忧郁地把目光转向周大经:“你既然读了《东方时报》,难道没看到rb海军近几年不断添置新船,发展极快吗?”

这几个月,秦川指示艾筱枚,在《东方时报》上尽可能多刊登rb的经济军事动态,甚至秦川还亲自动笔用笔名发表了几篇文章,虽然在报上现在宣扬中日早晚必有一战有些不合时宜,秦川还是在文章中隐含着做出提示。可听周大经所说,他所做的这些,还是没有让国人警醒,秦川心绪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周大经不以为意地问秦川:“司令,那报纸我倒是看了,也知道rb人添置了许多新船,可我听北洋水师的人说,rb人的铁甲舰个头都没有超过咱们的镇远、定远这两艘铁甲舰的,所以军舰的舰炮口径也没有定远、镇远的大,他们还说,连洋人都说咱们北洋水师世界第九,亚洲第一。”

秦川清澈的目光扫过这些生气勃勃的年轻人,苦笑着沉声说道。

“海军作战,不仅看吨位,还要看舰队整体航速,火炮口径和火炮射速,最主要的还有战术是否得当?官兵是否训练有素?以及指挥体系是否先进完善等等。就拿航速来说,咱们北洋水师的军舰,都是五六年前购买的不说,这些军舰购买的时间还相差极大,航速参差不齐,作战时,航速快的军舰就要等候航速慢的,这样整个舰队的航速就会都慢下来。就好比一头行动缓慢的牯牛,虽然有一身力气,可却难敌行动迅速的狼群。”

“而最为重要的,还是北洋水师在作战思想和指挥体系上都比不过rb海军。”

“rb海军和北洋水师虽然都师从西方列强,可rb人完全是不折不扣地向西方略强学习,真正按照西方的海战思想进行海军建设。而反观北洋水师,甚至整个大清的各个舰队,在这一点上都不如rb人。前一段的挂旗事件,你应该也在报纸上看到了。”

秦川所说的挂旗事件,是关于北洋水师总查琅威理辞职的事情。

琅威理是英国人,14岁进入皇家海军军校,16岁入皇家海军实习,以后一直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

1877年和1878年琅威理两次率领北洋水师在英国订购的军舰回国,严苛干练的作风给许多大清官员留下深刻印象,两年前去世曾任驻英大臣的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曾评价其,为人诚实平和。

期间,北洋水师欲在英国这个老牌海上强国聘请一位海军顾问,帮助训练海军。在得到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和英国海军上将古德的强烈推荐后,聘请时任英国皇家海军中校的琅威理到北洋水师担任北洋水师副提督及北洋水师总查,负责北洋水师的组织、操演、教育和训练,月薪为白银600两。

琅威理原本不愿听命于李鸿章,可在古德的劝说下,还是答应了这件事。琅威理开出的条件是,如果要他来华任职,第一,须有调派弁勇之权;第二,须获得英国海军部批准;第三,他在华服役年限要作为他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军龄,并且不能影响他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正常升迁。

琅威理来到大清后,在北洋水师中治军严格,办事勤勉,认真按照英国海军的条令对北洋水师进行训练,表现出强烈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为北洋水师官兵所敬惮。由于陆军出身的丁汝昌不懂海战,实际上琅威理负责北洋水师日常训练的全部事宜。就连丁汝昌都认为,琅威理为“洋员在水师中最得益者,琅总查为第一”。

但好景不长,1890年三月,北洋舰队停泊香港过冬,提督丁汝昌率领部分海军舰只出巡南洋。三月六日,在香港停泊的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突然降下提督旗,升起总兵旗。

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舰队只设一提督,两个总兵,提督之下右翼总兵刘步蟾官衔最高,所以身为右翼总兵的刘步蟾下令升总兵旗,宣示代行舰队指挥。但琅威理认为,丁汝昌虽然不在舰队,但他这个副提督还在,理应继续悬挂提督旗。两人争持不下,最后闹到李鸿章那里,在得不到李鸿章支持的情况下,琅威理当场辞职,而李鸿章也没有挽留。

这件事在英国引起悍然大波,英国外交部甚至考虑要撤回所有在大清的英籍顾问。最后英国政府拒绝李鸿章另聘英国人担任海军顾问的请求,并撤回了部分在大清的人员,同时宣布,不再接受大清的海军学生学习。

秦川微微叹口气道:“虽然朗威理是外国人,可在大清水师中在海军作战指挥上还无人能出其右的时节,既然请人家过来并委以官职,在对水师没有危害的情况下,就应该充分尊重对方,接受对方的正当指挥。”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七章 灌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