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刘辨是个十四岁的孩子,对于朝政一窍不通,又贪玩,何进就干脆暗中接管了朝政,每当有朝官上疏,何进就向少帝宣读。
少帝坐在龙椅上非常不自在,何进一读完,少帝就道:“此事就交由大将军办理吧。”
所谓的朝会只不过走走过场,以少帝的名义下诏罢了,所有事务都是何进一手操持,需要下诏的,何进的幕僚团队拟好后就去让少帝加盖玉玺,然后下发执行。
姜盛的调动命令,也是少帝盖章的诏书,令姜盛率军回雒阳听命。
甄俨早已将京中的风波报告给姜盛了,也提到了蹇硕和董后传信的事。这何进独揽大权之后还要独揽军权,姜盛这种被何进集团边缘化的将领,跟蹇硕、董后、刘协关系不清楚,自然是何进的首选目标。
现在姜盛受制于何进,也只好执行诏令,率军返京。何进派出去监视姜盛的人飞马急报,把姜盛奉令起行的消息报给了何进。
何进令西园新军全面布防,严阵以待,蹇硕邀姜盛图谋何进的书信让何进寝食不安,真担心这姜盛下一步的行动。
甄俨的情报站在姜盛的直接指导下已经形成了规模,在雄厚的经济实力面前,九卿各府、南北两军、西园新军中都有甄俨的细作,何进的调兵遣将早已被姜盛知晓。
行至雒阳城外八十里的时候,姜盛大军安营扎寨,不再行军。久待多时的西园新军都开始焦躁起来。
何进心里也犯了嘀咕,姜盛为何会停下来?难道他发觉了什么吗?西园新军的调度换防都是常有的事,姜盛不可能知道何进是防着他,难道姜盛要?
想到这里,何进不敢大意,就让袁绍率军前去接应,袁绍到了之后,姜盛亲自出营迎接袁绍。
“本初兄,为何来此?难道又被派去弘农剿匪吗?”
袁绍老脸一红,尴尬地说道:“大将军担心老弟你遇到什么麻烦,特地让我来接应。”
“难道京城附近有叛军出没?还是把我当成叛军了?”姜盛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道。
“呃,姜兄不要误会,蹇硕和董氏的余党尚未剿灭,并非把你当成叛军啊。我们都是大将军的人,怎么会自相为敌呢?”
“原来如此,不过听闻蹇硕之前还想让我入京勤王,难道大将军就不担心我?”
“唉,你是我大汉第一战将,怎么会跟阉党同流合污呢?大将军只是想重新整编新军,就差你这一部了,宫中局势未稳,新军的整编不能拖延啊,还请尽快拔营入京。大将军正值用人之际,不会怀疑你的。”
“好,不知我这平东将军,可不可以留少量将士充作部曲呢?”
“你麾下近两万人马,还担心自身的安危吗?”袁绍一怔,反问道。
“哈哈哈——不瞒你说,这些年我率军连年征战,陪伴妻妾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现在新君登基,大将军鞠躬尽瘁,四海升平,我真的是倦了,只想做个太平将军,不知能不能得皇上的恩典呢?”
“啊呀,姜兄若是当个太平将军,可就委屈了你的满腹武略了。”
“那都是同袍过于夸大了,我胸无大志,只求平静的生活,享尽天伦之乐,若是大将军体谅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你的请求我会向大将军禀报的,希望你尽快率军归建。”
“那是自然,本初兄尽管回去禀报,我部随后就到。”姜盛干脆就主动点,免得何进疑神疑鬼的。
且说何进得到了袁绍的汇报,大为高兴,封姜盛为都亭侯,食邑二百户,封地在乐安临济县;又准许姜盛改玄甲骑兵为平东将军部曲。
姜盛要把麾下兵马移交给何进的消息传遍了军营,将士们纷纷聚集在姜盛的中军大帐前请愿,希望姜盛不要离开,继续指挥他们,因为他们不少人都出自北军,以前就是混日子,屡战屡败,自从跟了姜盛之后,很少有打败仗的时候,都积累了很多的战功。
现在姜盛要离开了,他们又要进入萎靡不振的状态中,战功的事就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了,他们怎么愿意就这么归入新军?
“诸位将士,我姜盛感谢你们的支持和拥护,但诏令如此,作为大汉的臣子,我必须要奉诏的,希望诸位能够理解。”
“将军,我们兵强马壮,为何要服从大将军的矫诏?现在就算杀进京城,我们也绝无二话,生死追随将军!”有士兵们叫嚷起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姜盛示意大家安静,说道:“不瞒诸位,我的妻妾都在京城,若是抗诏不从,就是谋逆大罪,我的家人将死无葬身之地啊。何况我乃汉将,也要接受大将军的调度啊。你们不要口无遮拦,若是被朝廷定了谋逆之罪,我可就被你们害苦了。大家以后虽然不能并肩作战,但我姜盛一直会把诸位当朋友的。”
众将士听到如此,才明白了姜盛的难处,妻妾在何进控制之下,他姜盛不得不服从何进。
曹操来接收军队的时候,众将士含泪告别,簇拥着姜盛往营外走。曹操在营外看到如此场面,很受触动,如此官兵情义,也难怪姜盛麾下都能令行禁止、奋勇作战。
姜盛骑马来到曹操面前,把下军的印绶交给了曹操,“孟德兄,下军各部将士都是忠义之士,还望善待之。”
曹操拱手道:“平东将军请放心,我曹操也是体恤士卒之人,一定不会把你一手带出来的精兵给毁了。”
姜盛点了点头,然后骑马回到营前,朗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