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放的聪慧,乃是一眼看人,每个小动作、小细节都不会放过的,一般都是一看一个准,什么性格什么习惯一看就知,哪里看不出义勇的事。
从他闪躲的眼神上就足以怀疑了。
义勇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眼神有些落寞。书放看得出来,于是好心的道:“义勇兄弟,有什么苦楚可否一说,好歹比你痴长一岁,不介意唤我一声长辈,也可为你解解惑。”
义勇抬头看了一眼书放,觉得书放可信,沉默了片刻,沉重的点了点头。
“放哥,其实我那妹妹是不知道他还有亲人的,他……”义勇的神色有些寂寞。
书放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必说了,我问你吧。”
义勇有些疑惑,但知道他比自己聪明,就点了点头。
书放其实已经大概猜到了怎么回事。
义勇是一个大户家庭,义家,诗菱给他解释过,是与甲富贵他们家差不多的富贵人家,但是据说只有义勇一个儿子,却曾经人说义勇还有一个兄妹。
这就是奇怪了,但也没人去太过关注,毕竟是别人家事,而且也很少听到这类消息,也就当作是谣言了。
义勇这里既然说那个女孩是他的亲妹妹,那为什么不认呢?
书放猜测,是有苦衷的。
那么做为一个富贵人家子弟,被三个小混混欺负,也就解释的通了。
而且,义家是很低调的富人家,在近十年来,不露山水,过着隐居般的生活。所以,世人对义家也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为一个问题也被解决了。
义家,也就是义勇的父亲,曾经就说过:“我不问政商是因为心累。”
意思是说,他半辈子赚的钱已经够好几代活了,不必要和他人争。再加上义勇的父亲义正本来就为人低调,和蔼近人,他说这一番话也极为合理。
相反的,甲家却因此排到了第一位,可谓是风水轮流转。
书放问道:“你家可是受到威胁?”
见已拥有一刹那的失色,书放心中了然。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过一句话,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意思是说,家中如果有一个固定的职业,就算饥饿也不至于饿死。
义家主动放弃商政,而选择回家吃老本,最有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使几代之后的人再也没有现在这么富贵啊。
简单地说就是失去了职业,这是要把自家向着深渊带去啊。
要是说其中没有说呢么猫腻,谁会信呢?
书放还知道一句话,曰“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出自《韩非子·饰邪》的一句话。
它说,明白的确定法制,抛开一切私下恩惠。这样才能做到有令必能贯彻执行,有禁没人敢于违犯。
而书放可以猜得到,一定是有人要挟了他的妹妹,那个人就是甲家!
为什么?就因为私恩。
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抛弃私人恩怨、关系,而真正明确的做事。所以,以义父的性格,一定是会妥协的,即使这样做,会是他的家业堕入深渊。
义勇脸色有些苍白,指甲几乎渗入手心,泛出丝红,道:“那天晚上,他们派了杀手来。”
杀手!?
书放面色微变,他还没有想到其中竟然有如此之厉害的关系,不过想想也对,怎么可能有小事能引响到一个大家业的走向呢。
“那你们是怎么躲过的?有没有要求你们什么。”书放沉默了一会儿,直接问道,并没有问为什么不报警?其实这根本就没必要问,如果能报警,还能留到现在?不可能的。
义勇闭眼,嘴唇颤抖,说出的话都很是激动,看来陷入了一段非常令他痛恨的回忆。“那日,那个杀手来到我家……我父冒着生命危险,救过了妹妹,然后陷入了僵持,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只知道父亲是付出了天价保住了妹妹的性命。”
“从那之后,为了隐藏妹妹还活着的消息就被送入了孤儿院生活,她至今还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家庭!”说到这,义勇的眼眶有些微红。
他的神色是愤怒的,却是无力可施的。
书放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不必多说了,我都知道了。”
杀手杀人,是要收取钱财的。而杀人在当今社会本就是法律严格禁止的事,再加上人数以及这些人的权重比例,所以那杀手收的钱不定是不少的,至少,彻底断绝了义家翻身的机会。
可谓是歹毒啊!
书放隐隐猜到,其实对于这个猜测,他是肯定的,但是心中宁可希望它只是一个猜测。
所谓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现在的秩序已将打乱了原本的发展规律,所以出现什么奇怪的事,书放是绝对不会惊讶的。
古时,有联姻之说,一般是指为了得到对方家业的支持,以令自己的家业更进一步而有的手段,因此,甲家提前就跟杀手说好了,要求不得将妹妹活于世,否则,他自己将要受到责罪。而杀手显然不会不知道这个责罪指的是什么,定然会在接受到责罪之前将一家一家杀掉。
所以说,杀手冒着风险没有出去妹妹,得到了一笔天价,去逍遥了,而妹妹的存在,一家是肯定要隐瞒下来的,否则,还真说不好要出人命。
毕竟,一个不要命的杀手,真的可能会成功杀掉他想杀的人。
这也是没有报警的原因所在了。
想想,一个人身上金钱无数,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