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4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堑之后,被誉为当代“孙武”的红军总参谋长刘泊成奉命攻取遵义。
刘伯成接令之后,立即率部奔向团溪。
行军途中,他向红二师第六团政委王集成下达了夺取遵义的任务。
他对六团命令道:“从团溪过新场、龙坪场,离遵义城30公里,有个小镇叫深溪水,驻有敌人1个营,这是遵义的外围据点。你们团的任务,是斩断遵义敌人的触角,还不要让他知道,要秘密,要全歼,不许有一个漏网,否则给遵义守敌通了消息,就会增加我们攻城的困难。”
他最后强调说:“现在,我们的日子是比较艰难的。既要求仗打得好,又要伤亡少,还要节省子弹。这就需要多用点智慧啰!”
红一军团二师六团是全军团的先头部队,一路追击江边逃窜之敌,此时的红六团已经极为疲劳,但政委王集成还是坚定地表示:“总参谋长放心吧!我们一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歼这股敌人,不使一人漏网。”
1月6日的午夜,雷声轰鸣,狂风暴雨肆虐,水雾弥漫天空。如此恶劣的天气自然给红六团的军事行动增添了困难,但同时也麻痹了敌人。
此时驻守在深溪水镇的是黔军易少荃旅的部队,基本都是一些老兵油子,在这种恶劣天气里,他们根本不会想到红军会长途奔袭这里。
因此,整个部队,就连站岗放哨的士兵都放松了警惕,全躲在在营地里打麻将、推牌九,有的“老烟枪”在抽大烟,有的则干脆睡大觉。
孰曾料,红六团长驱直入,先剪断了通往镇外的电话线,使守敌成为瓮中之鳖。随后对疏忽大意的敌人发起突袭。
枪声响起,黔军才如梦方醒,仓惶迎战,在大雨中左冲右突,企图逃出红六团包围圈。然而,这一切都徒劳无功,包括营长在内的一部分黔军被打死,其余的全做了俘虏。
为了解遵义城内的情况,红六团王政委连夜询问了十几个俘虏,向他们讲清了红军的俘虏政策,并发给他们每人三块大洋。
黔军士兵平时都受到长官的欺骗宣传,说红军个个都是青面獠牙,杀人放火的魔鬼,一旦被抓住就要挖眼剖腹。
可是反观眼前这位红军长官生得目清眉秀,说话极其和气礼貌,居然还给自己发大洋,俘虏们个个深受感动,于是,便争先恐后地把所知道的遵义城内的情况全说了出来。
黔军官兵十分感激地说:“我们长官说你们杀人放火,红鼻子,绿眼睛,抓住俘虏挖眼掏心,我们真害怕,没想到你们是这样好的人!”
一位黔军连长也感叹地说道:“想不到红军对我们这么好。做了俘虏还不打不骂不杀,还发大洋,小人哪敢不效劳。”
接着他不但将遵义的工事,守敌的位置一一讲了,还画出一张草图,另外的俘虏做了补充,证实他说的都是真的。
遵义城内敌人的底细已被摸清,红六团团长和政委决定利用俘虏去诈城,这样就可以不费弹药,不伤人了。
通过耐心地说服动员,这些深受红军恩惠的俘虏都同意为红军效命。
刘伯成对六团的计划大加赞赏,同时还反复叮嘱道:“很好,说明你们动了脑子了,不过装白军一定要装得象,不要叫遵义守敌看出碇绽来。”
王政委哈哈大笑道:“从总参谋长您就放心吧,根本不用装,我们还有俘虏呢!”
很快,六团第一营营长曾保堂挑选了几十个机灵的官兵,都换上了白军的服装,大家嘻嘻哈哈的互相整理着,都想赶快打到遵义去。
之前被教育过的十几个俘虏也被编在队伍里,他们走在最前面带路。
约莫晚上九点钟,化妆的红军与带头的俘虏们冒着瓢泼的大雨向遵义城进发了。
夜色越来越浓了,在无尽的大雨黑幕下,周围的一切好像一下子全都装进了黑暗的盒子里,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时不时骤然炸响的闪电照耀着前路。
刚下过雨的路面被冲刷得极为泥泞不堪,湿滑得走不了路。
一营队伍里不时地响起“扑通扑通”的跌倒声音,差不多每个战士都跌过几跤,跌一跤后,大家就成了个泥人,战士们连连叹息,早知道这样根本就不用化装了。
战士们脚上的草鞋陷入淤泥里,一提起来就坏掉了,于是很多人干脆扔掉了草鞋,光着脚丫子,踩着碎石头和烂泥巴混合成的烂泥路,继续坚定地向前进。
夜色更深了,离遵义城也越来越近,战士们不自觉地安静下来,悄然无声地行进着,不一会儿他们就顺利地到达遵义城门口。
这个时候大雨已经停了,透过夜幕看见一点儿灯光,悬在半空中。
走在前面的俘虏们停下来,悄悄告诉红军长官:“到了,这就是遵义城上岗楼的灯光。”
考验演技的时刻到了,战士们影帝上身,一个个都装成溃退逃回来的样子,慌慌忙忙往城门口跑去。
“站住!干什么的?”城楼上发出一句色厉内荏的问话,枪栓也拉得“呱啦呱啦”直响。
“别开枪,是自己人!”俘虏黔省口音大派用场。
“你们是哪一部分的?”城楼上又问了,这一次的语气明显稍稍有点放缓。
这时,俘虏的连长就按照王导演,哦不是,王政委事先教给他们的内容,哭哭啼啼地回答:“我们是深溪水镇外围营的,今天被红匪给包了饺子的,地盘丢了,营长也死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