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巨星就是这样炼成的>第二十六章 掀起网络热议

《因无知而造成的可悲事件》,这正是张士博教授第二次发出的微博标题。

“今天早上,其实在写评论的时候,本人就有预感,我会受到谩骂攻击,但我没想到居然还有学生到我的课堂上捣乱,对此,我感到非常的愤怒,更感到十分的伤心。”

“这些人们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明明是一个拿刀的刽子手会受到追捧,而一个敢说真话的人,敢于质疑的人却要受到无辜的伤害?”

“这次,我也不再多说什么了,我就平心而论的翻译出这首歌的中文歌词和一件事,大家自行判断对错。”

“瑞奇是一个年轻的男孩,他有着铁石心肠,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有双手艰难的生活,刚刚离开学校的他。”

“来自小镇的偏远地区,他像一把尖刀一样去战斗,所以没有人能够打败他,他没有钱,也没有幸福的家庭。”

“他像被遗弃的一样走在大街上,孤独地与这个世界对抗,现在依旧如此.......”

“十八岁和人生,你明白了吧,时间是你犯的罪,也是十八岁和生活的归宿……”

“他的心跳里有龙舌兰酒,血管中流动着汽油,他开着摩托狂奔,却这从没让他保持清醒。”

“他们都说他爱冒险,(瑞奇)他是一个疯狂的人!烦扰总是和他相伴,曾经带枪追求过一段时间,砰!砰!开枪吧!筵席永不结束,你不会去想到死亡,当酒瓶是你最好的朋友,那是因为........”

“意外总是在所难免,你们都听过瑞奇这么说,他朝着风中开了六枪,轰掉了一个孩子的生命……”

这就是《18andlife》这首歌的中文歌词,大家如果在认真看过后,肯定是能够看得出来,这首歌的歌词似乎是在诉说一段故事,那么这个陆维为何要写出这样的歌词呢?

他的故事灵感来源又在哪里?

那么,接下来我在说一件事,大家看完了之后,就自然明白了那首歌的灵感来自哪里。

“9月25日,也就是距离现在两个多月一起,在我国京城的云昌区第三中学,曾发生了一起令人惋惜的枪击案。”

“一名十八岁的高三男孩,用一把自制的猎枪,将同班的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打死,不多不少正好一共六枪,且枪枪致命。”

“结合以上的这件事,再看陆维写的这首《18andlife》,我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中的联系。”

“没错,据本人推测,这个所谓的音乐天才的少年陆维,就是在这件枪击案上面得到的灵感,不过我想他肯定是没有去考虑过死者的感受,他没有想到这样做对死者家属的伤害是多么残酷。”

仅仅是通过了事件的表面,把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凶手描绘成一个勇敢无畏的战士,这个少年用他那浅薄而扭曲的价值观,给凶手贴上一个少年英雄的标签是不是太盲目。

难道,这就是你们所推崇的音乐天才的少年陆维,这就是所追求的摇滚精神,所谓的重金属摇滚《18andlife》,这就是你们追捧,并且封为经典的东西。

在此,本人还是那句话,要想写好歌,首先要做好一个人。

纵使,他在音乐方面确实有些才华与天赋,可如果他不把他的才华与天赋用在创作好的歌曲上面,而是用在一些邪魔歪道上,歌颂暴力,宣扬血腥,颠倒黑白。

那么,我就想问问这位叫陆维的少年,你在夜里睡觉时,你是如何面对死者那年轻的灵魂?你是如何面对死者家属那悲伤的眼神?

或许,此时已经有人说我说话夸张,也有人说我不该说《18andlife》这首歌是少年无知而产生的诛心之作,甚至还有某位同为陆姓的女明星还说我过分。

但这真的过分吗?难道我们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在这种不分是非黑白的环境中长大吗?

今天,如果我不出言阻止,他可以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凶手美化,当他是个勇敢无畏的英雄,那么,日后会不会还有更多这样心理变态的英雄出现?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艺创作是自由的,但任何的自由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

《18andlife》这首歌从质量看如何我不讲,但,我却只看见那其中的一句歌词‘砰!砰!开枪吧!,轰掉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实在让我心寒!”

张士博的这篇评论是在午夜十二点整的时候定时发出的,当晚,也就只要少部分关注他的人转载了,而等到了事件发生的第二天,这篇评论突然在网络上大规模的扩散起来。

同时,还有一些在网上所谓的专家学者也同时的纷纷转发,并且在第一时间同时的发文对此事做出评价,就连一些地区里的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都跟着竞相报道。

至此,《18andlife》和音乐天才少年的陆维,两个话题皆是被同时推上了话题热搜榜,并且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版面,网站、报纸、电视,上面都是关于这件事的新闻和讨论。

除此之外,在以前几乎无人知其名的张士博教授也算彻底的扬名了,被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封为‘有良心的文艺工作者’。

同时,在两个月前轰动了整个云昌区的校园枪击案,也再次的被众人翻了出来,当初这件案子本来的影响就非常的大,如今借着这个话题,又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现场的观众朋友,电视机前的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午间新闻》,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章 掀起网络热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