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玄幻奇幻>我们的蔚蓝世界>第二十一章 楼兰风云2

整个会议室里,气氛非常紧张,将军们聚精会神地聆听霍大将军的战斗部署和战力配置。每个环节都是那么细致和紧扣,无懈可击。

霍大将军也是在会议上反复强调:“此战乃是唐军主力对突厥决定性一战!此次战役的地点虽然不在楼兰,但靠近楼兰,据探马获知,其原因也是由楼兰神器而起,所以就叫做楼兰之战比较贴切。想当年汉武大帝三万精锐伐匈奴,兵分三路,最后只有卫青大将军获胜!匈奴和突厥都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很难捕捉。他们善于骑射,作战悍勇!但为什么卫青大将军能重创匈奴?这就是卫青大将军的未雨绸缪和严明的军纪!现在策略已经谋划好,就需铁一样的军纪来支持了,所以从即时起实施战时十杀令!”

众将军一听十杀令,后脖子都是一阵凉气。这霍家军著名的战时十杀令不是针对敌人的,而是就霍家军中,战时遇到这十种情况违反军令的己方士兵无需上报便可以就地处决。通常情况下,一般只有霍家军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才会战时实行十杀令!众位将军由此可以得出明日一战的惨烈程度。

第二天早上,大军以号角为令起床洗漱做准备。火头军早就埋锅造饭炊烟缕缕了。开过早饭后,官兵们有次序地出了龙须关。大军雄赳赳气昂昂,没有一丝远征的疲惫。特别是唐军的武器,在阳光的折射下发出阴森森的寒光。

要说起唐军的武器“唐刀”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宝贝!唐刀是精工密制的,采用包钢的特种锻造技能,24道工序,是日本武士刀的鼻祖!在大唐时期,日本人十几家合资,倾家荡产才能买得起一把唐刀。那唐刀被买回日本后不是用来使用的,而是用来仿制和供起来的。

日本人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才仿制出唐刀的皮毛。唐刀不是生铁也不是熟铁,更不是钢那么简单。唐刀有韧性,不会折断,刀口锋利却不卷刃,更不豁口。一个懂技术的熟练工人要近半年时间才能打造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唐刀。所以唐刀的造价太昂贵,历史上的考证也得出世界上只有唐军才用得起唐刀!在唐朝之前或在唐朝之后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用得起像唐朝一样的武器,以至于唐刀在唐朝灭亡后,唐刀的锻造技术,制造工艺从此失传。

日本人后来能造出航空母舰所用的特种钢,这其中原因就是要归功日本当年偷学了唐刀的炼钢技术。据美国一秘密科研机构在将唐刀和从火星上取回来的一块金属进行分子比对时发现它们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是迄今为止唯一和火星神秘金属相似的地球材料了。

龙须关与龙须沟大约十里的距离,而龙须沟又是去往楼兰的必经之路。龙须沟虽然距离龙须关十里,可是龙须沟自身竟然有几十里的纵深。龙须沟里乱石杂草断土层遍地都是,若是想要在龙须沟里埋伏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那确实很难发现。

霍光领着十万大军有条不紊地进入龙须沟,他不用斥候侦察回报就能知道突厥人已经倾巢出动埋伏在龙须沟了,霍大将军现在要做的就是正常行军,前往楼兰增援的样子。突厥首领阿拉伊锁听探马回报:“禀报大王,唐朝十万大军已经完全进入龙须沟,他们丝毫没有察觉我军的埋伏……”

阿拉伊锁哈哈大笑:“左贤王听令,你马上按照计划阻击唐朝大军,假装兵败将唐军引入埋伏圈,一路丢弃金银珠宝打乱唐军的阵脚,右贤王听令,你领主力从唐军后方冲杀,本王亲自率领一万精锐冲杀大唐中军,定要那霍光死无葬身之地!”

左贤王和右贤王领令转身离开。阿拉伊锁脸**险,将手中的一支羽箭折断:“来人了,立刻通知月亮可汗,叫他们马上对龙须关冲击,火速占领要塞,占领后收缴军需,然后火烧龙须关,再以我军会合夹击全歼唐军残余!哇哈哈哈……”

阿拉伊锁仿佛都能看得见胜利,看得见全体突厥人欢呼雀跃的场景。左贤王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来到唐军阵前叫阵,唐军一员大将策马迎战。战至五十回合,左贤王败下阵来,并向一个叫黑石林的地方逃去,左贤王手下的士兵也都向黑石林溃逃。唐军按计划追击,但是追击的不紧不慢,很有节奏。

快要到达黑石林时,突厥人突然四处乱扔金银珠宝……本来很有次序的唐军一下子就乱了。人的本能反应看见地上有金子肯定是要捡,再说法不治众,开始是一个人捡二个人捡,十人捡百人捡,捡的人这么一多,而且军官也在捡金子,那整个队伍就乱套了。

突厥首领阿拉伊锁想出的这一妙计,霍大将军确实没有算到。突厥人爱财如命,这是谁都知道的。谁也没能想到他们竟然会往地上抛撒金银珠宝,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阿拉伊锁知道这次战役的重要性,他本也是一个重情重义,深谋远虑的人。他将突厥人几世积攒的财宝撒在唐军前进的道路上,目的就是要打乱唐军的阵角,制造混乱。这样兵不听官,官指挥不了兵,那仗还怎么打?至于金银珠宝吗?死人能带走吗?阿拉伊锁有信心歼灭唐军。所以这些金银珠宝只不过是暂时让唐军“保管”而已。

探马急报:“大将军,前军士兵一片混乱,他们像是在抢夺地上突厥撒落的财宝……”霍光一听,他立马就明白了突厥首领阿拉伊锁的用意。他高声下令:“传令官立刻传本将军的命令,大军原地结阵,拒马枪兵出列持枪卧蹲斜枪拒马,弓箭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楼兰风云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