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铸新明>第三百八十一节 不要怕,你也有后台嘛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德州至南的江面上,渔舟往来穿梭,时有大大小小的商船经过,一片忙碌繁杂。

突然,远处飞来一群水鸟,咕咕大叫,似乎受到什么惊扰似的,惹得江面上的行船之人纷纷眺而望,继而变色。

水道相接之处,一抹乌云缓缓涌起,越涌越大,逐渐遮蔽了整个天际。

渐渐的,那片乌云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清晰可见的那是一大片船队奔流而来,遮天蔽日般,整个江面被其霸占。

粗略算来,至少有两百余艘船只。江面上的行船者大惊,纷纷将船行到靠岸边,予以避让。

如此大的船队多是豪强大族或者官家漕船编队,不是他们惹得起的,万一被撞翻了船也只能自认倒霉。

极近,舰插着一面迎风飘展的大红旗帜,上面一个大大的秦字好不醒目。

“是秦督的大军凯旋归来!”

蓦然,靠近江边的船只上有人大声呼叫。

“没错,肯定是了,甲板上站的都是大明边军。

真威风,比我们县里卫所的软脚虾强太多,委实怪不得胆敢杀入草原,屠杀建奴。”

“天佑大明,有此精兵强将,再也不用怕建奴和鞑子寇边。大明自从土木堡之变后,不知有多少年没有深入草原?”

“那也不尽然,万历年间李大帅还是经常和鞑子打打杀杀的。”

“可那都是小打小闹,和这次能比吗?就是太过残忍了,朝廷告示上说一共杀了近六万人,有伤天和。”

……

江边众人议论纷纷,皆交口称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没错,站在船头上的正是从京杭大运河南下的秦浩明。

他在京畿只盘桓逗留两天,安排好后续的一些部署,便立即赶赴德州,和离开宣大的部队汇合,抽调德州所有的漕船走水路抵达杭州。

然后走海路,再到福州。

听起来好像很麻烦,但没有办法,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唯独没有直接到福州的水运。

应该说,他这次基本上是倾巢而动。除了把张松荣和殷雨昂两人留在宣大,继续帮他训练骑兵队伍之外,其他人和物资全部带走。

连由伤残将士李彪负责看管的鸦片基地,也统统移到福州。一是出于保密需要,二则是***在热带地区产量更高的缘故。

时间不多了,他必须沉下心夯实基础,为将来做些准备。

别看他现在风光无限,声名大噪。其实他知道,这些都是空中阁楼,华而不实。

一俟自己落难或者不测,现在辛苦建立起来的所有东西便会轰然倒塌,包括这些曾经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

用一句俚语来形容就非常恰当,那就是树倒猢狲散。

不因为其他,只能说他们现在和自己的感情基础还太薄弱。或者说,他们之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利益集团。

当然,用利益集团来形容,似乎有点贬义有点功利,那么换一个高雅的**,叫做共同理想,共同目标。

现在,他通过左右腾挪,利用知晓历史的优势,为自己谋得一个不错的位置和平和的外部坏境。

正是把这些暂时依附于自己的队伍进行融合整顿的时候,一定要建立起牢不可摧的利益团体。

甚至,不排除有些不识趣的家伙,需要调离冷落甚至抛弃。否则,一切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秦督,再有半个时辰,船队即将抵达徐州。”

正当秦浩明规划设想之际,德州守备董长青打断他的遐想,过来禀告行程。

“让汪跃进过来。”

“诺!”

片刻,船舱内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留着短须,穿着有些破旧的鸳鸯战袄,迎着江风走了出来,眼眶有些许微红。

“末将参见秦督!”

“汪小旗不必多礼,不对,现在应该叫汪掌柜才是。怎么,心里有些不舍?放着绫罗绸缎不穿,这破烂的衣服还没穿够呀?”

秦浩明笑嘻嘻的打趣道。

“原来还想着能脱离军户,干点小买卖该有多好?可自从追随秦督之后,一切都变得大不一样。现在骤然离开,还真有些舍不得。

再说,和兄弟们好歹也有五六年的感情,这突然离开,心里不是滋味。

要不,让其他兄弟去吧。”

汪跃进是最早效忠秦浩明的亲兵之一,跟随他近一年的时间里,明白秦浩明的性格,喜欢他们有什么说什么。

因此,他诚实地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老汪,说实话,其他人本督信不过,信得过的又没有从商经验,目前只有你最适合。

不过本督答应你,你的军籍继续保留,若是今后现真不是这块料或者实在无心从商,可以随时回来,如何?”

眺望着两岸逐渐出现的村庄,秦浩明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汪跃进的想法他多少能够理解,商人现在虽说不似原来几十年前,身份逐渐有所提高,但在他心中,肯定不如呆在总督府有前途。

“多谢秦督,请秦督放心,末将一定竭尽全力做好它。”

秦督话都讲到如此地步,自己若还不答应,真是不识抬举。汪跃进原本就是心思灵动之辈,不然秦浩明也不会让他到商场搏斗。

“好,好好干!真有成绩,少不了你的富贵前程。”

见汪跃进答应下来,秦浩明拍着他的肩膀许愿,继而有些伤感说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一节 不要怕,你也有后台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