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爱沙尼亚建立了一种稳定的货币——爱沙尼亚克朗。该货币由中央银行——爱沙尼亚银行发行。贸易集中于当地市场和西方,尤其是德英两国。
商务活动中仅有3是与苏联达成的。二战以前,爱沙尼亚是个农业国。其生产的黄油、牛奶和奶酪在西欧市场声名卓著。苏联在1940年的强行吞并和后来二战中纳粹德国和苏联的相继占领削弱了爱沙尼亚的经济。
战后,社会主义化使爱沙尼亚的经济和工业融入到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之中。
1999年,爱沙尼亚经济遭受自1991年独立以来最严峻的危机,主要原因为1998年8月的俄罗斯金融危机。爱沙尼亚于1999年9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能源供应、电信、铁道等国营单位私有化仍在进程中。爱沙尼亚于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当前爱沙尼亚经济发展迅速,资讯科技较发达。
部分芬兰公司将部分运营搬入爱沙尼亚,促进经济发展。
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正式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7个国家。
爱沙尼亚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48,湖堡、国家公园、海边度假胜地都是游客不容错过的地方。
爱沙尼亚也是很多欧洲国家的后花园,尤其是北欧国家芬兰、瑞典,每天都有数班大型客轮往返于塔林与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之间,美丽的客轮也成为波罗的海的一道风景。
旅游业在爱沙尼亚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2009年,爱沙尼亚旅游收入10亿欧元,占gdp的 74。旅游业创造了两万多个就业岗位。
文化古城……
塔尔图(tartu)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条顿骑士团的一个十字军骑士发现这个城堡的那一刻。
而后这里发展成为汉斯同盟的主要中心。它最引以自豪的是展现给人们的绚丽多彩的公共建筑(特别是那些教堂),以及那些商店的室内结构。
尽管这些建筑遭受了火与战争的劫掠,却仍保持了它们的风采。
世界遗产……
塔林历史中心五世纪建要塞。
十三至十六世纪曾加入汉萨同盟。河港。铁路枢纽。主要有仪器制造和农业机器制造、钢筋混凝土构件、食品加工、皮革、纺织和印刷等厂。
系古老的文化城。设有大学、爱沙尼亚农业科学院以及艺术、动物、地质博物馆等。
叶超到爱沙尼亚的第一站,是它的首都——塔林。
这里,号称是洗肺圣地。
塔林(talln),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是爱沙尼亚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爱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
海岸线绵延45公里。
塔林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404万(2000年3月)。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同时也是爱沙尼亚重要的港口。
塔林,古称“科累万”,后称“烈韦里”,是爱沙尼亚首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从条顿骑士团的一个十字军骑士发现这个城堡的那一刻开始,而后这里发展成为汉斯同盟的主要中心。塔林位于爱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
这里有铁路通莫斯科、圣彼得堡和里加等地。
工业以机械制造(电动机、挖土机、工业设备、无线电测定仪表等)、化肥、纺织为主,还有造纸、建材、鱼类加工等食品工业。
这里设有爱沙尼亚科学院和大学多所,有建于十三至十四世纪的城堡、教堂等古迹。
海岸线绵延45公里。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404万(2000年3月)。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温47c。
1154年塔林首见记载,1219年丹麦人在此地建立城堡,并于1227年至1346年占领塔林。塔林一词源系由“丹麦的”和“地堡”组成,意为“丹麦地堡”。
1991年爱沙尼亚恢复独立后成为首都。
塔林历史中心(英文名)最引以自豪的是展现给人们的绚丽多彩的公共建筑,特别是那些教堂,以及那些商店的室内结构。
塔林的大教堂尽管经过了不断的改建,还是保留了其哥特式风格。尽管这些建筑遭受了火与战争的劫掠,却仍保持了它们卓越的风采。塔林保留了表明其政治经济历史的最显著的特征,它是北欧中世纪商业城市的值得注意的并相当完善的典范。
塔林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朴,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13世纪中叶,塔林老城区又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著名城堡托姆别阿就坐落在上城(堡垒山toopea )。
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这里有拉科雅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八面棱体的塔楼──市政大楼,楼顶端威然屹立着老托马斯守护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征。
新城的中心是维卢广场,一条大街由广场一直通往老城。广场上有塔林最大的宾馆之一──维卢宾馆。
广场四周是一条条呈放射状的现代化公路,通往爱沙尼亚的其他城市。新城内建有许多公园。在海滨林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