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古巴、越南、印度等国都向联盟派遣了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的农珉工。
三国合计总数达到百万,不过仅相当于缺额的百分之五。
去年是初次实践,不过已经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今年才是全面推广,各地的对口农场都有了充足的劳动力。
这些远道而来的劳动力多在四月份抵达参加春耕,十一月初收完庄稼就可以返乡。
联盟只要保证他们的食宿就可以,农珉工的工资由派遣国支付。
劳动总额折算成卢布,由派遣国的团队在这里采购商品。
大菠萝计划将联盟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5-3亿吨之间,避免剧烈波动而引起粮价上涨。
从发展国家而不是距离较近的东欧引进农珉工,是由于这些国家的工资水平很低。
而且派遣国政府也愿意这么做,毕竟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大项目,成本也不高。
这些远渡重洋的农珉工也很好管理,比要这要那的东欧牲口们要老实很多。
联盟给他们开出的月薪是八十卢布,派遣国要收取一半的费用,也还剩四十卢布。
折合五十二美元,换算成群众币就是一百五十六块钱,在兄弟国都是高工资了。
农场管吃管住,平时基本没什么额外开销,农珉工们赚钱的钱基本都是净赚。
这有利于大菠萝在会议上提出的《振兴四农计划》,即农场、农业、农珉、农村。
首先要用联产承包的方式,来激活农场的生产力和农珉的积极性,同时消除各种阻碍和壁垒。
因为只有实现了机械化耕作的农场扭亏为盈了,苏联的农业产业才会有止住颓势,从而步步提高。
农场产量增加了,平摊到承包的农珉身上的收入才会增加,农村的生活才会好转。
这是由点及面,从小到大,深入浅出,相辅相成的利益关系。
过去拖累苏联农业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就是缺少劳动力。
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缓解,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激增,往后将不再成为障碍。
只要能让派遣国政府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他们绝对不会介意送过来多少农珉工的。
第二,则是缺少农业机械。
苏联的重工业虽然发达,但大多都用于军备竞赛生产武器,现在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阿利耶夫已经利用军火换取了东德、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兄弟国生产的农业机械设备。
第三,劳动成果平均化是最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