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特工组>第二十四章 巷战(7)

正是已经琢磨透了这些事情,张成便不再担心自己的处境,只要别被日军靠近自己200米之内,自己就会是安全的,但这个安全的前提是别被日军的远程火力手锁定位置。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张成的心越发的平静起来。

自己只是独自一个人,张成还没有狂妄到会独自一个人去迎战整支的日军部队,他只是想在引爆那些炸弹之后,趁机补射一阵,连环爆炸配合着腾空散射的大批子弹,再加上自己的远距离补射,张成觉得自己在这里打残这支日军应该不是难事。随着身前倒立着的几枚弹壳接连翻倒,趴伏在楼顶上的张成听到了一阵轰鸣声,抄起望远镜向远处的街口看去,正看到一辆日军坦克。

对于日军坦克的出现,张成并没有感到意外,实际为了攻破南京城,日军可是调来了大批的坦克和装甲车,张成已经数次和它们交过手。马达轰鸣的日军坦克转过街角驶进破败的街道,张成在望远镜中清晰的看到,在那辆日军坦克的身后紧紧跟着十几个猫腰前行的日军士兵,看清楚了敌情的张成不禁撇了撇嘴,这些日军士兵中居然连个曹长都看不到。

张成没打算马上引爆炸弹,只是十几个日军的普通士兵和一辆坦克,张成还不想把自己的布置用在他们身上,他要等更多的日军出现。也许是张成的期盼得到了老天的帮忙,很快,张成就在望远镜中看到了自己期盼的大队日军。出现在望远镜中的日军莫约能超过百人,而且张成还在望远镜中看到了一个日军中佐和两个日军少佐,这三个货腰间佩戴的指挥刀实在是太显眼了。

无视了这伙日军队中的两辆坦克,张成把子弹上膛的六支步枪整齐摆放在自己身边,然后先抓起那支加装过瞄准镜的步枪顶在肩头。根本没有浪费时间进行等待,在锁定那个日军中佐的同时,张成便立即扣下了步枪的扳机。张成的射速的确很快,弹仓里的五发子弹在那些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统统打了出去。中佐和两个少佐是张成的前三个目标,弹仓里剩下的两发子弹被张成赏给了日军的一个机枪手和一个掷弹兵。

在马达轰鸣的街道上,步枪的声音显得有些零落,也正是因为日军坦克的轰鸣声,步枪的声音也变的有些飘逸,令日军中的那些老兵一时间无法锁定张成的位置。已经更换过步枪的张成却无暇顾及这些事情,他只是快速的拉动枪栓、瞄准、射击,机械般重复着这些动作,直到再次将弹仓中的子弹全部打光,

毛瑟步枪击发时的枪焰显然要比日军的三八步枪明显许多,没等张成用第三支步枪继续射击,日军中的几个老兵已经同时发现了张成的位置。“轰”日军坦克装配的战车炮瞬间开火,战车炮打来的炮弹虽说没能命中张成藏身的地方,可随着爆炸溅开的碎石杂物还是令趴伏着的张成下意识缩了脖子。战场上充满了各种意外,随着爆炸的气浪飞溅来的碎石杂物同样能要人性命,张成不得不倍加小心。

“轰”又一枚炮弹砸来,伴随着爆炸弥散开来的烟尘遮挡住了张成的视线,迫使已经更换到第三支步枪的张成不得不停止了继续开枪射击。张成不是没有想过更换另一个位置继续射击,可起爆器的电线却是从这里接入起爆器的,如果自己离开,就还要带着起爆器才行,可那些隐藏在浮土下的电线却没办法跟起爆器换去其他位置。

可能是觉察出袭杀自己长官的袭击者可能只是独自一个人,日军中几个老兵猫腰向满是烟尘的张成这里冲来,可怜被日军战车炮成功压制的张成还不知道这个情况。小犬一郎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倒霉蛋,在几乎所有和他同期毕业的军官都进入一线部队带兵的时候,小犬一郎却依仗家族的帮助,幸福满满的留在国内训练新兵。

等到军部决意向中国大举增兵的时候,小犬一郎却早已经成为一名中佐军官,并且有幸成为36联队的一名后勤中队长。小犬一郎根本不在乎联队中其他军官说自己是个靠家族势力混日子的废物,他只想等战争结束后还能活着回到家人身边,见证过太多死亡的小犬一郎似乎对战场有一种莫名的排斥。

也正是因为小犬一郎的这种心理,联队长胁坂次郎看在小犬家族的面子上,也乐的让小犬一郎做一个指挥后勤中队的闲人,而在36联队所经历过的一些战斗中,小犬一郎手下的士兵往往会被其他中队借走。混日子、好说话,这已经成为小犬一郎在36联队里的代名词,这也使得小犬一郎在36联队众多军官中混的并不算差,没有人愿意去平白得罪一个大家族的成员。

自从被调来36联队,小犬一郎的日子一直都过的很是得意,包括上海战役和眼下的南京战役,小犬一郎甚至都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斗,他的任务都是收容伤员和征集物资之类的闲差。可是从他奉命进入南京城开始,事情好像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是奉命接收的战俘没了踪影,然后是手下的一个小队全员玉碎。

小犬一郎气急败坏,可他没胆子继续追击袭击者,他怕自己剩下的这两个小队也会遭遇不测。家族的势力再帮忙,也不可能帮助到成为光杆指挥官的自己,所以小犬一郎才会收缩兵力,在交战区外围来回的穿插,试图用清理零星支那溃兵的行动掩盖自己先前的失误。小犬一郎的想法应该是正确的,只可惜他的运气太差,又遇上了等待多时的张成。

小犬一郎腰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巷战(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