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崇祯帝>第六十八章 帝国的崛起(五)

百官在大殿里按照各自的官职列队站好,听着殿外不时传来的的太监那临死前凄厉的呼叫声,不少人吓得冷汗直冒,要知道当今的皇帝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自从上位以来,可是杀了不少人了,果然是朱家子孙,就这狠辣的手段就颇有太祖遗风。

转眼间,百官已等了的有些了大半个时辰,那么长时间崇祯没有出现,不少官员开始聚集为一个个小团体,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什么。

“皇上驾到”随着太监那特有的奸细嗓音传出,瞬间整个大殿里安静了下来。在王承恩的掺扶下,苍白脸色的崇祯走上台阶坐上了自己的龙椅,下方的百官在见到崇祯到来后,立马归队跪拜参礼。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的群臣,并没有开口让这群家伙起身,满朝文武,除了自己后提拔的几人,其他的根据锦衣卫情报,几乎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崇祯现在对于这群官员已经彻底失望了,有什么政策自己更愿意召集几个心腹大臣入宫商讨,这样不但清静,效率也更高,也不需要在朝堂里面对这群尸参宿位的老东西浪费时间。

“大伴,宣读圣旨吧”在来之前崇祯就把自己的意思让司礼监整理成圣旨了,今天自己稍微动一下,脑袋里就跳着疼,实在是没力气和这群大臣扯皮了,还是直接下旨的好,省的扯皮。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即日起,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官员,无圣旨不得与其他部门相互调动,三法司官员日后不得上朝参与政事,不得入驻内阁,所有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现对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职责进行调整,刑部仍为中央审判机关,拥有审判各地案件的职责,现如今增加复审与刑罚执行的权利。大理寺为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为法纪监督机关,既审核死刑案件,另外参加秋审与热审,并且监督百官。一切刑罚以刑部尚书为主,大理寺寺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辅之。”这可不是三权分立,崇祯还没发疯,在这个特殊时期可不会提出这些架空自己权利的机构,这只是单独的司法独立而已,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尽量避免除了皇帝本人以外其他官员对于司法的影响。

王承恩把这份圣旨交给刑部尚书杨廷麟后,接着拿起另一份圣旨接着念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万元吉挑选天下精锐捕快组建六扇门,六扇门主要负责,影响特别恶劣,对百姓危害极大,跨地域,长时间未结案等特殊案件,六扇门所有捕快职业化,等级化,按照各自办案能力下发,铁印,铜印,银印,金印四种印鉴,在办案期间用到的金钱,捕快薪水等一系列开支由内库支出”这就是专门处理大案要案的专案组了。刑事案件虽然对于帝国的战斗力提升并不大,但是对于帝国的稳定性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司法相对公正的帝国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秦以后的帝国就没有国运过三百年的(别说西汉,东汉,南宋,北宋这些,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延续,都被打断过),历朝历代的帝国灭亡,不外乎就是,土地兼并,贪官当道,司法不公,这几个原因,还有倒霉的就是遇到了天灾,例如现在的大明。整治贪官,公正司法这些在各个王朝都不是什么无解的问题,只要皇帝下决心都可以解决掉,只不过这些方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完全依靠皇帝一人,遇到不靠谱的皇帝立马就原形毕露了,众观历史也只有后世的美国在这方面处理的相对较好,也就是司法独立。

可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土地兼并,却没有哪个朝代完美的解决过,实际上土地兼并才是帝国的最大危害,大明那么多土地只要分下去,以帝国现有的人口完全这些土地完全可以养活,只不过现在这些地大部分不在农民手里了,都被那些世家大族,官员地主兼并了,农民没地了,一个两个不影响,可要是十万百万的农民没地了,那就是大麻烦了。土地兼并在封建王朝就没有出现过治本的办法,这方面要说做得最好的,也就后世的那个红色政府彻底解决了困扰无数王朝千万年的土地兼并,那就是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禁止私人买卖。

不过这个时期,崇祯可不敢下旨收回所有土地,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这也只是名义上的,要是自己真敢那么做,崇祯可以保证,只要这样的圣旨一下达,要不了多久自己就会被人赶下帝位,死无全尸,好的政策只有在符合它的那个时代才是好政策,换个时代,啥也不说了,看看被誉为穿越者的王莽,那个倒霉孩子为天下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下场。

直接套用现代的先进制度,那绝对是作死,而且是作大死,土地国有化是目前崇祯在几千年历史上,看到的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但是不能直接套用后世的制度,要换个做法,这种跨时代的制度要慢慢来急不得,其实这个方法崇祯早就开始实行了,那就是所有收缴上来的土地全部自己留着不再分发下去,派遣太监去收回的土地上建立皇庄,雇佣没有土地的农民去生产,同时少收雇佣农民的佃租,也只有所有的地都在自己这个皇帝的名下,被太监管理着,这样那些土地才不会被其他人兼并了。

朕是帝国的皇帝,土地掌握自己手里那就是掌握在了帝国手里,土地在自己名下,完全可以杜绝买卖,至于土地兼并,自己不能制止,


状态提示:第六十八章 帝国的崛起(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