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盘羊警惕的环顾着周围,动物的本能让它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健硕的四肢紧绷了起来,随时准备逃离这片区域。
这里是热河省北部的蒙古高原上,距离阿鲁科尔沁旗不远。
阿鲁科尔沁为蒙古语,阿鲁是山北之意,科尔沁则是弓箭手的意思,全名译为“北方的弓箭手”。
历史上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繁衍生息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了。
到了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成吉思汗仲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代孙昆都伦岱青率阿鲁科尔沁部迁居今阿鲁科尔沁之地,始名为阿鲁科尔沁。
崇德四年(1639年),这里隶属昭乌达盟,由热河都统节制。到了民国时期,则直接划归到热河省辖区。
民国22年,也就是1933年7月,阿鲁科尔沁旗沦陷,被日本人划归到伪满兴安西省。直到1945年8月16日解放,这颗草原明珠被侵略者统治了整整十二年。
秦远等人从齐齐哈尔出发,历时一个多月,终于走出了东北来到了热河边缘。
这一路上可以说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即使手中有地图可也还是走了很多的弯路、错路。
幸亏队伍里有一个兄弟祖上是长白山里的采参人,从小就懂得一些深山老林生存和行走的技巧,大家伙才没有折在东北的老林子里。
而且路上还遇到过几次鬼子和伪军,但万幸大家伙都逃了出来。
当然这也和秦远人数太少不受重视有关,连续几伙鬼子发现秦远等人,都认为是隐藏在山林里的土匪胡子,没有必须消灭的yù_wàng,追上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这也就是秦远能带人逃出东北的最主要原因。
等出了东北来到科尔沁草原,大家日子才相对好过了一些。
但可惜天公不作美,刚在大草原里过了几天安稳日子,一场暴雪就突如其来,这一下子让大伙狼狈到了极点。
暴雪下了一天一夜,直到今天早上才慢慢停歇下来。
远处望去,整个蒙古高原被一望无际的白雪所覆盖,阳光照耀下,让人一阵眼晕。
这里的冬季是亚洲大陆的冷源之一,再往北还不时有西伯利亚的寒风吹来,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多度。
任何生物在这个气温条件下生存都很艰难,都得拼命保住身体的热量,拼命的寻找食物,以确保自己可以平安的度过长达五个月的寒冬。
那只盘羊也不例外。
盘羊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区野羊,在后世更是被列为了濒危物种。
它的腿比较长,体重可以达到两百公斤。而且盘羊的角非常粗大,长可达到一米,向下扭曲呈螺旋状。
这种羊能够在悬崖峭壁上奔跑跳跃,来去自如,而且极耐渴,能几天不喝水,冬天无水就吃雪。
盘羊的视觉、听觉和嗅觉敏锐,性情机警,稍有动静,便迅速逃遁。常以小群活动,每群数量不多,数只至十多只的较常见,似乎不集成大群活动。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眼前这只就是在单独行动。
只见这只盘羊费劲的将面前的雪用自己的角拱开,啃食积雪下为数不多的草根,时不时抬头望上一眼。
也许是由于独行的缘故,这只盘羊看上去机警的很。
突然远处传来“砰”的一声枪响,如果此时有其他当兵的在此,一定会听出来这是三八步枪特有的开枪动静。
但是这只盘羊显然没有这方面见识,就在它正支棱着脑袋倾听的时候,一发子弹由远而近穿透了它的脖子。
血液飞快的pēn_shè出来,在洁白的雪地上印出一道鲜红色。
盘羊软绵绵的倒在地上,它晃着脑袋妄图重新站起来,但脖子快速喷出的鲜血带着热气很快便将它身体内的力气抽干。
死亡的降临往往就在一瞬间。
大约几百米外的一处雪堆上,趴着一个衣衫褴褛,身披白布的年轻人。
他整个人几乎埋在了雪堆里,冰冷的雪水让他的脸颊冻的发青。
但他握着枪的双手却依旧很稳,好像不受身体控制一般。
三八步枪稳稳的瞄着盘羊倒下的方向,显然刚才开枪偷猎“国家级保护动物”的人就是他。
这个人就是秦远。
此时的秦远蓬头垢面,脸整整廋了一圈,脸颊都凹陷下去了。头上戴着一顶破破烂烂的大耳棉帽,也就是传说中的雷锋帽!
但就是这个破烂的帽子,还花了秦远整整五发子弹才从一个牧民手中换来。
身上穿着一件不知道什么动物的毛缝制的大褂,这要放在后世怎么也得在商场里卖个几万块钱。
腰上扎着牛皮武装带,身上还斜背着棉布子弹袋,手里的三八步枪和个烧火棍似的,也不知道多久没有好好清洗过了。
脚上则还是伪军的胶底棉布鞋,这鞋倒也做的结实,从齐齐哈尔走到热河都没有磨烂。
如果单论衣着来看,此时的秦远甚至说叫花子都是抬举他了。
但他的眼神却很明亮,仿佛带着摄人的光芒!
至于秦远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原因也很简单,部队已经断粮了。
几十人的队伍连一顿的干粮现在都匀兑不出来了,这么下去别说行军打仗前往关内了,躺那儿都撑不了几天。
这茫茫无际的蒙古高原,而且昨天还下了暴雪,十天半个月估计都很难碰到一户牧民,实在是找不到吃的了。
所以雪一停,秦远便立刻组织几路人马,分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