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幽冥阳差之鬼精灵传>第十一章:暴殄天物一张嘴,奔跑如飞一双腿(下)

马跑跑两口子为了一家五口的生计,起早贪黑东奔西走,不可能无时无刻地照管马小跑,因此田野任由他奔跑,山林任由他捕猎。草尖上的蚂蚱、石缝下的蟋蟀、山林间的兔子野鸡、河流里鱼虾蚌鳖、小溪内的螃蟹泥鳅、天空中的小鸟蝴蝶都是马小跑追捉的对象。

孩提时代,只要他一捉住的猎物,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塞入口中再说,他就象一个茹毛饮血的小野人。那时,他属于原始时代,又叫野蛮时代。

进入青少年时代,他发现火是个好帮手。火不但能够让猎物更容易撕碎,而且能够让猎物变得焦香美味,于是他除了充分利用家里的柴灶火灰,更多时候一捉到猎物,就地生一堆火架到火上烤着吃。认识到火的作用,将火引入他的饕餮生活中,他便迈入自己人生当中的文明时代。

成年以后,他成为一名厨师,将食物精烹细饪之后再入口,这就让他迈入自己人生中的后文明时代,又叫科学时代(第十三章会精采呈现他的神奇厨艺)。

马小跑捕捉猎物的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比如他和猫同时发现一只老鼠,当他抓住没有回过神的老鼠时,猫还傻愣愣地趴在原地瞪大眼珠四望搜寻。当一只野兔碰上他时,无论野兔距离洞口多么近,它要想返身回洞躲藏已不可能。,他绝无可能飞起来追捕。他确实飞不起来,不过他手中随时握着一副弹弓,他只要将弹弓一扬起来,保准弹无虚发,手起鸟落。

人们惊叹:马小跑简直成了世间一切生物的天敌!

我们当地文化修养极高的孔老先生曾戏言:

“马小跑这小子,是由一种叫饕餮的饿痨动物投胎而来,饕餮根本没有躯体,只有一颗巨大的头和一张硕大的嘴,非常贪吃,见啥吞啥,最后被硬生生给撑死了。”

人们都纷纷议论:马小跑这小子不医治好饿痨病,就算他跑得飞起来,迟早躲不过阎王爷手中那支勾命笔。

为了医治马小跑这种见啥吃啥的恐怖怪病,马跑跑两口子广纳谏言,不辞艰辛,访遍了蜀内蜀外各方名医,试遍了山野民间各种偏方,却始终不见效果。这可让两口子费尽了神,操碎了心,不晓得这小子哪一天会被撑死或者是被毒死,酿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

牛幺婶对“白瓤先生”的话依照自己的理解,年年的七月半和年三十,都要向神龛供奉上猪头和整鸡,并在供品上系上红绸,虔诚地祭拜祖宗和鬼神,祈求神灵保佑马小跑。不过无论家神还是野鬼,似乎只是一直安享供奉,却没有任何保佑马小跑向好的征兆。

马跑跑时常抱怨牛幺婶:

“当初费尽心机要超生,现在可好,养出这么一个旷世吃货,让人成天提心吊胆!”

牛幺婶不敢还嘴,只能敲落牙齿和着血往肚里吞,她时常指着马小跑狠狠地骂:

“硬是个饿死鬼投胎,一辈子填不饱的货色!”

马小跑不仅嘴馋到惊天动地,而且还有一个让人惊叹的特长,他奔跑如飞。

马小跑和马小跳两兄弟,长得臂长腿也长,百分之百继承了他们父亲马跑跑的运动基因,一个善跑一个善跳,从小皆表现出惊人的运动天赋。

少年时代的马前一跃轻松就能跃上墙头,翻墙爬树滚坡跳坎的事儿没少干,学校里的跳高比赛无人能与其争锋,因此自小挣得“马小跳”这个绰号。

一提到“马小跳”这个名字,在校的学生一定如雷贯耳,著名童话故事《淘气包马小跳》中的主人公就叫这个名字。马进曾是红樱老师的学生,由于他跳高的特长,和淘气非凡到全校闻名的个性,因此被红樱老师作为人物原型写进《淘气包马小跳》一书中,故事内容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照搬马前的真实经历。完全可以这么说,《淘气包马小跳》这篇童话故事,就是红樱老师专门为马前撰写的少年时代传记。马前得益于童话故事《淘气包马小跳》的走红,其绰号在全国中小学生中红极一时。

马小跑和他的哥哥一样,顽劣异常,人家少年干过的淘气事,他都干过,人家少年不敢干的淘气事,他干得更多。与他哥哥马小跳的淘气程度相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盗用他妈牛幺婶的一句口头禅作评价:

“尽给老娘闯祸!”

就连马小跑的大娘和二娘都警告他的两个堂姐马一美和马一丽:

“少和两个堂弟玩,那两兄弟怕是要飞上天!”

实际上两个堂姐的确与马小跑两兄弟在一起玩的时候不多,一则那两个毕竟是女孩子,要文静听话得多,二则年龄上有一定差距。

马小跑无论短跑还是长跑,不要说同龄人,成年人也没有几个能跑得过他,是学校里无人能及的长短跑健将,同样自小挣得一个“马小跑”的绰号。虽然他的绰号没有哥哥的有名,但是在学校和十里八乡依然响当当。他的体育老师不止一次在马跑跑面前感叹:

“把这小子送去国家运动队,他能轻轻松松跑赢那个黑不溜秋的短跑名将博尔特!”

可是,马小跳马小跑两兄弟并没有充分发展运动天赋,都未顺理成章成为职业运动员,却一个当了老师一个成了厨师。为什么呢?这得归究于父亲马跑跑的偏激。

马跑跑根椐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出,当运动员太过艰辛,一切都以“为某某争光”为前提,根本没有把控自我命运的点滴权利,累得一身伤病不说,还不一定出得了名挣得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暴殄天物一张嘴,奔跑如飞一双腿(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