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林氏水浒>第三十七章 从军行,路遇高人

林冲终于如愿以偿收了武松,心中自是喜不自胜。

这可是武松啊,虽说现在还看不出他有什么统兵之才,也不见多有谋略,但以武松的本事,做一名冲锋陷阵的步兵勇将,肯定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其他,就待以后慢慢培养发现吧。

欣喜不已的两人很快在街上找到武大郎,果然是只有五尺长短身材。

武松向武大介绍了“林豹”这位结义大哥,又说要跟着林豹做一番事业,武大郎虽然觉得奇怪,但他是随和甚至有些窝囊的人;

又想难得有人如此看重自家这个兄弟,也就什么都不说,回家收拾收拾就跟着林冲他们走了。

四人离了清河城,快马赶上大部队,继续往南赶路。

恩州往南,就是大名府,作为宋朝的北京,大名府自然要比别处繁华热闹,人口城镇一下稠密起来。

饶是林冲尽量捡偏僻路径走,但还是免不了要在村镇市集间行军,

倒叫林冲多了一分紧张,生怕一不小心就会遇上官军,盘问起来也是麻烦。

两天以后,林冲还是保险起见,不再经过大名城附近,直接往梁山方向而去。

这一日,大约下午申时初刻时分,也就是后世下午三点左右,队伍来到一座小镇附近。

这时正是人多的时候,眼见这样一支队伍车马众多,行列整齐,士卒一个个精气十足,镇上居民还有附近村庄的一些百姓觉得新鲜,一个个就站在路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恁地齐整的队伍啊,老哥你见识广,可知这是哪里来的军队?”

“奇了怪了!这队伍太古怪了,看他衣甲倒像是厢军或者民夫,可是厢军哪有这齐整森严的队列?就算是禁军也很少见哪!”

原来在宋朝,因为时常要防备禁军造反,不但军将调来调去,军队也时常调来调去,每隔差不多三年换防一次。

因此这些百姓看大队禁军行军也是看得多了,但这时候的禁军除西军外已经完全烂透了,行军队伍自然也都是乱糟糟的。

像林冲这支队伍,如此井井有条,队列严整的,在这河北之地只怕近五十年内都没出现过了。

是以无论是垂髫小童还是白发老者,一个个都没见过来,看得新鲜。

“兀那军汉,你们是哪里的队伍,要到哪里去?”

“端的是好军汉,精气十足,军纪严明啊!”

见这支队伍纪律很好的样子,这些路边的百姓也不怎么怕了,一个个就大声的询问赞叹起来。

可是不管这些人怎么问,怎么夸赞,这些才放下锄头没多久的农夫出身的青壮新兵一个个只是把腰背挺得更笔直一些,头也抬得更高一些,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话的。

林军主可是下了二十六道军令,胆敢有违犯的,轻则是五下军棍,重则是军棍加吃饭不给菜加罚钱,更严重的甚至要砍头。

而行军无故不能说话,便是这二十六道军令中的一条,一旦违犯就是五下军棍!

一开始大家都没怎么在意,也一下记不得这许多军令,可是一旦有人违犯,这军棍是真真切切毫不留情就会打过来。

这一路上,大家可没少挨军棍;更有人因为犯错犯的多,连续几天只能看着别人大鱼大肉,自己只能啃干馍馍;还有的人总共被罚了两三贯钱的,气得自己自己打自己嘴巴。

不过好就好在挨了打,当天晚上宿营时各自的指挥使,都头,队正,小队长总会亲自来给他们上药,并与被打的新兵谈心,告诉他们遵守纪律的必要性。

还有被罚只能啃干粮的,若是同一小队的其他人偷偷留下两块羊肉,一只鸡腿,回到帐篷后给这些受罚的吃,上面的长官也只当做没看到。

因此这些青壮新兵虽然一路被打,一开始也颇为抱怨,但军心却没有乱,士气也还比较高涨。

而且七八天以后,这些青壮亲兵一个个也就有如脱胎换骨一般,个个都将军令牢牢记在了心里,很少有人再违反纪律了,而且队列也越走越整齐了。

林冲抬头看了一下天色,眼见差不多再过半个多时辰就又到安营的时候,于是开口问身旁杨林道:“杨兄弟,前方到哪里了?”

“军主,前头大约二三里,有个双林镇,过了双林镇,一路二三十里便都是些小村庄,少有市镇。”

杨林走惯了江湖,对这河北地界自然是熟得不能再熟,林冲把他留在身边,也是看重他这个好处。

林冲点点头,道:“若是这样,就有劳杨兄弟到前方双林镇走一遭,买些肥猪肥羊和鸡鸭来。”

为了保障两千新兵的伙食,林冲也是舍得花钱,每日扎营之前总要沿途买许多猪羊鸡鸭等肉食,每日早晚吃顿好的,中午的时候就吃干粮。

杨林领命,带着两小队人,赶着四五辆大车就去了。

林冲不以为意,继续赶路,一面与武松说些闲话,这时却听一名原先是卞祥心腹手下的斥候跑来禀报:“军主,后面有人远远跟着我们,不住的瞻望。”

“哦,在哪里?”

“军主你看,就是这人。”

林冲离开队列,勒住马头,顺着斥候指着的方向望去,就见远远的一人骑着一匹劣马,亦步亦趋的跟着正在行军的队伍,目光不停地在队伍中来回巡视,不住的点着头。

林冲来了兴致,索性立在路边等他,那人见林冲发现了自己,也干脆骑着马跑过来。

林冲细细打量这人时,只见生得目炯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从军行,路遇高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