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窃国者林>第二十二章 【台州雨来,倭乱之祸(中)】

台州卫,老营大帐。

此时帐内的气氛显得十分沉重,被刘大人召集至此参加军议的诸位将领,都在刘大人的带领下为牺牲的朱参将低头默哀。虽然这大帐里的人只要稍有常识都看出来了朱国志的死因蹊跷,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的,更何况这满帐的人里,希望他彻底消失的可是多数。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一卫最高首长刘光潜副将,只见坐于大帐正中高台靠椅上,两眼如炬神情已怒的刘大人环视诸将一圈,将目光停留在李游击的身上,沉声问着道:

“本将问你,倭寇究竟有多少人?一百,还是两百,还是更多?”

李游击还跪在地上,此时哽咽虽无,但声音仍低,恭声回报道:“禀大人,末将无能,没有看清倭寇的数量,只顾回返老营将军情…”

“啪!”

他话未说完,刘大人右手一掌击在了靠椅的扶手上,怒声逼问着:“荒唐!连敌人究竟有多少都没有查看清楚,你丢下朱参将一人回来就是为了把这样的消息告诉本将么?”

诸将只见李游击小心翼翼抬起头来,支支吾吾想解释些什么,却在刘副将犀利的眼光威慑下又低垂着头,怎么看也像是隐瞒军情,推卸责任的样子。

不待他再解释,刘大人大吼一声:“杨志远,出列!”

诸将中一位年纪稍长,没穿硬甲只穿了棉军服,约莫四十来岁的中年将领应声站出,行一个半跪的军礼,铿锵地道:“回大人,末将在!”

“杨参将是本将的军法官,依大华军法与我军法条,李平灿该当何罪?”刘大人厉声喝问着道,诸将一时皆是凛然,不是对刘大人要惩处李游击而震惊,而是在列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这是事情起变化的前兆,要问李游击的罪,不过是个起手式而已。

那杨参将也是刘大人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哪里能看不懂上司的心意,所谓的问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只听他道着:

“回大人,李游击奉军令带兵后随朱参将调查倭案报案地勤裕村,在过程中应受长官节制,因此朱参将如果下达了让李游击的骑兵队返回报信的命令,李游击必须遵守,否则可临阵斩之。而据李游击所言,朱参将为了殿后,已经与前往调查的将士们一起殉国,无法证明是否曾经下达过让李游击撤退的命令,所以李游击之罪无法考证。”

刘大人踱步下来,瞥了眼还趴在地上的李游击,又看了看一向懂得自己心意的杨参将,冷笑一声道:

“哦?擅自抛弃上官,携亲兵逃离战场,导致大队兵马伤亡,案情调查中断,着逃出来的反倒无罪,留在那儿的却死了活该,难道本将的军法拿这样的人没有办法么?”

他说到最后一句时,刻意把“本将”二字咬得极重,暗示到这种地步了,就是诸将中最无本领全靠家室的孔游击也看出来了,族叔这是非要拿李平灿开一刀,来封住全营的嘴。毕竟偌大的台州卫,像朱国志那样自寻死路的只有一个,但迂腐顽固不肯接受潜规则的也有,如果朱参将就那么白死在荒郊海滩上,军心也会受到影响,司里恐怕也会有人对这种明目张胆的地方保护主义起警惕心理,影响到刘大人的仕途。

连孔游击都读懂的道理,杨参将哪能不动,念头稍转,口中下一刻便来了个峰回路转:

“但依据大华军例,战场之上,临敌而弃长官脱离者,以造成之后果轻重论罪,轻则处以三十以上军棍,重则处以八十以上军棍,级别越高,则为例者所受惩罚愈重。以李游击单方所言是朱参将下达了撤退令,但其亲兵至今仍未返回营中证明李游击所言为真,只是孤证,依律例做不得数。但朱参将已经殉国,也无人能证明李游击所言虚假,就算违例,也不是违的军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瞥眼悄悄打量刘大人的神色,却是木无表情,心下确认自己的思路是对的,接着道:

“因此,以末将愚见,请大人先行暂停李游击职务,卸甲去剑,送入城去交由知府大人审理定夺,既可安定人心,也能稳定军心,不让返回老营通报紧急军情的士兵们心寒。”

说完,他也保持着半跪的军姿,等候上级指示。而刘大人却踱步经过每一位台州卫,像在思索这般处置是否欠妥。

只有李游击还跪伏在原地,不敢稍动,如果不是心里有数的话,连他也心虚自己会不会被刘大人当做潜在威胁灭了口,可细想想可能性不大,留着自己这样一条完全把身家性命和长官捆绑的走狗,比冒着被自己拼命拉下水风险的灭口,孰优孰劣,以刘大人的算计,不可能分不清楚。所以他在想:自己不会有事的,要是自己也突然死了的话,所有的嫌疑矛头肯定全部指向刘大人,届时这位麾下将领接连离奇死亡的副将,仕途恐怕也就止步于此了。

果然,帐中寂静半晌,刘大人叹气出声,走过趴着的李游击身边时,轻声道着:

“就按杨参将说的办吧,自现在起,李平灿暂停台州卫练兵游击职务,遣散亲兵,停发军饷月奉,捆束起来。孔游击,你现在带上本将的信函进一趟台州城,连夜将倭寇登陆袭击与朱参将殉国之事汇报给知府吴大人,让台州城立刻戒严,并移交犯将李平灿,请吴大人依律审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本将须的调兵遣将应剿倭寇,不再插手此等律事。”

“是,末将遵命!”

孔游击应声出列,半跪一礼,起身便


状态提示:第二十二章 【台州雨来,倭乱之祸(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