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系统之臻莽>第0105章 科举

牢笼英才,奴牧天下。是科举制度的主要政治诉求。

在这个世界,大周帝国末期时,第一百零三任周天子开创察举制。周天子广发求贤诏,命分封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选贤之法察举制度的先河。

把察举作为选官的制度,是从一百零五任周天子开始的。周天子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而后又下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

第一百零七任周天子把察举制度发展成较为完备的选官制度。察选低品的目标是各地小官吏,以及精研经典经书的士子文人。

分封国每年向大周集权中心推举贤良。察举制在大周帝国末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大周帝国选拔了大批贤良之才,同时也奠定了继承国大臻帝国臻武帝科举制度的基础。

之后随着大周帝国皇权衰弱,察举成为豪强与官吏提拔亲信的主要手段,完全丧失了牢笼英才的作用。

十八路诸侯逐鹿时期,选拔贤良的制度发展为九品中正制。臻武帝祖上亦是大周分封国之一。

而这九品中正制,正是其祖父采纳能臣的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此法核心是在各州郡择取有卓绝见闻、有乡名乡望的官员任“中正”。

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之内贤良,将他们分为九等,作为朝廷授官的依据。臻武帝其父当政时,在各地添大中正之职。但是这种制度不到十年就被名门望族左右,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状况。

在五金城外,俞氏嫡子喝骂武镇国手下将军吴长喜,说他帝都之门尚不能入,由此可见名门望族还未忘却这种荣耀。

臻武帝掌权以后,横扫六合,肃清宇内。为了加强集权,打击世袭名门望族,因此推出科举制。

规定所有官吏须由职权部门提名,废除了以往的州郡征聘制度,以及九品中正制。

如今大臻帝国的科举制度,除有秀才、明经以外,还有进士。这两种制度皆适应一般士绅的底线,通过科考,即能入仕为官。

由此以来,就算是一般庶族寒门学子,只要有才能出众,便有机会越过龙门,成为掌权阶层。

经过大臻几代帝王的努力,科举制度又发展为制科和常科两种取士方法。

制科由帝君临时下诏设下科考,选“非常之才”。参考者不论是任上官员,或常科及第者,亦或平民百姓。皆可参与其中。

八王之乱平定,文帝上位后更是建立殿试制度。即为科考以后由帝君在朝殿主持最高级别的科考。士子在殿廷及第后,直接授于官爵。

科举分为三试,即州府试,京试以及殿试。州府试每两年举行一次,八月廿六开考。次年春季举行京试,秋季举行殿试。

州府试做为第一道门槛,学子们只要迈过去,就能得到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称谓——‘秀才’!

夸过京试的学子获得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称谓——举人!科举科举,只要跨过去就是中举。

殿试三甲可得状元、榜眼、探花郎称谓。余者为进士,意味着比举人更进一步!

……

转眼间中秋佳节已过去五天,科举之日在八月廿六,还有五六天就开始科举考试了,兰陵武府迎来了几名年轻的学子。

他们都是苍龙书院的学生,武白的小书童薛重恩薛纳言便在其中。

参加科举考试必须有文人士子人保举,以证明考生皆为良善之家。苍龙城比较悲催,没有大臻帝国认可的文人士子。

但这难不住武白,拢共才七人而已,跟苏亮许义等人提了一句,立马将这个问题解决。

这几天李慕不止一次的差人前来劝说武白,让他参加科举。虽然这老头时常与武白斗嘴,却不妨碍他对武白的前程十分上心。

武白知晓这老头是为了自己好,可这事万万不能答应。鬼知道大臻科举会考些什么,要是考《礼典》《文道经》这种东西,那就抓瞎了!

这类大臻帝国独有的经书武白才看了几天,能记住只言片语就算不错了,真要让他去参悟其中蕴意,那还不得花费个三年五载。

安排好苍龙城来的年轻学子,武白逗弄一会儿小武诺,就一头扎进书房开始忙碌正事。

东牟郡的谋划,清剿天鉴山顺便肃整武林,还有那收购东海明珠的神秘势力。那个不是重中之重,没必要为了无聊的科举费神费力。

再过几年,等自己闲暇之余,或许会心血来潮去重温一下千军万马争渡的感觉,现在没兴趣也没那个时间。

今日影卫正好将之前传给各方的回信带来,得认真分析分析那个对苍龙城有着巨大威胁的势力,到底是那方人马。

将各大总管的回信一一认真读完,武白将他们给出的判断归纳之后,圈定了大概范围。

根据苍龙城诸位总管的推测,能威胁到苍龙城的力量,最大的可能就是赵国桂城的罗天忠与琅琊郡威虎卫驻军。

还有两方,是能给苍龙城带来一些麻烦的势力。一方是武林中最为神秘的天机阁,一方是富甲天下的东海商会。

用排除法一一排除可能性相对较小的势力,最后只剩下桂城城守罗天忠。不过武白亦是将其他有可能性的势力放在心上,没有忽略过去。

既然圈定的大概范围,武白思索许久,决定先试探一番罗天忠此人。

这是武白遇到的第一个让自己吃瘪的人物,其心性能力不可忽视。不管是不是他,


状态提示:第0105章 科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