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大声望家>第三十九章 多方评价

青云门主:左大真是神人,连实名制都能想得出来,佩服,膜拜

我爱碧瑶:乍一看以为是无稽之谈,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左脑出品,必属精品

我爱左神:我就问还有谁,还有谁

我是毒舌我怕谁:特么的车票真是难买,谁给我搞张车票,老娘就咬咬牙跟了他了

我爱小凡:原来阿姨还没有男朋友啊,噗嗤

我是毒舌我怕谁:追我的人比你吃过的盐都多,老娘看不上而已

我爱小凡:可惜没一个有火车票,噗嗤

我是毒舌我怕谁:小黄毛丫头懂个屁,我这是宁缺毋滥

我爱碧瑶:毒舌你没票就别回家算了,反正回去还被父母亲戚逼婚,何必呢

青云门主:暴击一万点,哈哈

我爱机器猫:擦,老子排了整整六个小时,到了窗口说买完了,连站票都没有,擦!

我爱左神:特么的一样一样的,老子去铁道部投诉去

我爱机器猫:同去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到去投诉的何止这两个,几天下来,铁道部官方博客下面刷出了几万条留言,全都是关于火车票实名制的讨论。行动派给出了实施的流程细节,以及如何利用电话和网络渠道进行推行的方案,洋洋洒洒数千字,情真意切;考据派表示俄罗斯印度等国家早已有之,并贴出外国经验作为辅证,有理有据;激进派扬言如果不搞实名制,就说明铁道部全是跟黄牛勾结的蛀虫,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理智派则计算所需资金,对照铁道部的年度预算,得出财务不是借口的结论。

可是铁老大就是铁老大,你且纷纷扰扰,我自岿然不动,即便留言高耸如山了,依然屁都不放一个。

直到传统媒体的介入,才让这个庞然大物稍稍侧目。

最先发表报道的是东部周报,这本刊物的文章向来以犀利敢言而闻名。专题的记者名字叫做刘雪玲,应该是个资深潜水员,她全面地收集了网络上杂乱的观点,然后提炼总结,留精去芜,做了篇精辟透彻的文章来;当然,文中也罗列出了实名制的一些缺点,比如个人信息流失,增加旅客麻烦,设备需要升级等等,整篇文章客观翔实,头头是道。

此后其他纸媒迅速跟进,关于实名制的讨论就如燎原之火般,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成为新闻界最大的焦点。报道既有支持实名制的,当然也有反对实名制的,不过新闻就是这样,越吵越热,越热越吵,实名制三个字,俨然成为了年末最热词。

就连铁道部的例行记者会上,也有记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发言人自然早就审核过问题清单,对此作出了官样回答。旋即他的答复被网络达人总结成打油诗:一心一意为人民,将要讨论可行性,日复一日搞服务,我们一直捣糨糊。

这种态度再次引发了新一轮争吵,热度之烈,连一些地方电视台都掺乎了进来。年末正是新闻荒的时候,除了表彰大会、春运回家以及坚守岗位的积极分子之外,真心没什么值得报道的事情,难得爆出个新鲜话题来,采编们就像蚂蝗抱住小腿般蜂拥而上。

随着火车票实名制被一炒再炒,林致远这个名字,也逐渐传入人民群众的耳朵里面。客观地说,早期他虽然小有名气,但还是囿于网文圈、视频圈和游戏圈;在发行诛仙的时候炒作过一次,将他的名号覆盖到了整个网络;而经过现在这次爆炒,则让他首次有了全国性的知名度,而且,是思想型、正面性的知名度。

在抛出第一篇报道之后,刘雪玲似乎对林致远产生了格外的兴趣,特意在她的实名认证博客上写了篇表扬他的文章。之所以是博客而非铅字发表,是因为林致远还不够分量接受这类纸媒的专访。

另一个林致远

抛开视频里为了招徕眼球而矫揉造作的所谓幽默(顺便说一句,注意力经济真是互联网价值观的悲哀),我发现了他有深度的那一面。

从第一期开始他就在阐述观点,可惜,这些弥足宝贵的观点每每被轻松搞怪所掩盖;同时,视频的主体受众,显然也不足以领会那些建议的价值,明珠投暗,再次为眼球价值而感慨。

梳理如下:雾霾专题,林致远提出了产业升级优化结构;房价专题,他提出了房产税和限购政策;看病难专题,他开出了社区医院和药业改革的药方;城管专题,他提出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同时为流动摊贩划定区域;这一次针对黄牛党,他又推出了实名制。

从这些严肃的话题之中,在幽默的表象背后,藏着另一个林致远。

火车票实名制与否,自有官老爷操心。而小俩口则喜迎寒假的到来,提着大包小包,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家里早就准备了满满一桌,欢迎宝贝大少爷的归来。

老妈喜滋滋地坐在儿子身边,拉着他的手絮叨个没完。这小半年功夫,儿子竟然成了名人一枚,可让她大大地涨脸了。虽然平日里儿子总会通过电话和聊聊汇报近况,自己也在报纸和网站上看过相关报道,但是现在大活人就坐在眼前,她当然要重新温习一遍那些让自己骄傲的事迹。

还能怎样?林致远只好重头说起,老妈越听越欢喜,乐得合不拢嘴。

最后她想起一件事来:“小远,你到底赚了多少钱?”

老林连忙告密:“老何跟我说了,小远那个游戏可火了,至少能赚好几万块!”

老何就是当初帮忙注册小鸟版权的律师,老林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 多方评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