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再回大宋>第一百一十七章 紧急军令

文府地处临安城中的黄金地段,周围甚是繁华,车水马龙,日夜往来不息。

当丁大全率兵抵达文府门前的时候,已是三更时分,此时天气极为寒冷,但过惯了都市夜生活的临安市民,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回家睡觉,在这个没有电脑,电视,手机的世界里,能享受美妙的夜生活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也难怪临安市民半夜还在酒楼喝酒了。

毕竟兵事凶险,明晃晃的长枪大刀,在昏暗的夜色中闪闪发光,惊得一众市民避而远之,却又不愿错了这等好戏,便远远的观望着。

酒楼中的食客们,闻得讯息,也都纷纷出来围观,没有人注意到,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一名衣着甚为普通的男子,望着眼前的兵马冷冷一笑,悄然离去。

***

刘保勋自从跟随文天祥来到新军之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兢兢业业的。

他出身于一名普通的武官家庭,父亲也是做过指挥使的,在武学国子员读书之时,他一直都是上舍生。但南宋重文轻武的气氛深入骨髓,武学国子员与文学国子监相比,地位相差何止千倍。

更不要说此时的武将,多半都是行伍出身,上阵杀敌,慢慢积累军功才是武将的正途。

国子员的学生,若是到前线去作战,从低层军官做起,出生入死赚军功,也许有朝一日,也能骑马凯旋归来,成就一番将业。

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想从底层爬上去又谈何容易,纵然他本领最强,作为一名底层的军官,上了战场,是生是死,也得看天意!

南宋末年之时,非比以前,由于长年的征战,一直压制武将的南宋,军功世家也已经渐渐有了雏形。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虽说那些将门子弟也都是实打实的军功,并没有弄虚造假,但他们能得到的领兵作战的机会,却是要远远强于一般人的,有了这些机会,他们才能迅速积累军功,步步升迁,而普通人家的子弟却是更难出头了。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即使是在后世那个高喊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的时代,也只是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抛开法律,这世间何曾有过平等之事?

纵然是法律面前的平等,也不过是一句好听的口号而已,实际上何曾做到过呢?

若是不去前线,在后方呆着,混资历混时间,也许混到老得拿不动兵器了,连一个指挥使也混不上。

刘保勋虽然自负甚高,却也知道自己人生前路坎坷,前程迷雾茫茫。

但自从遇到文天祥,他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从一名普通的国子员学生,摇身一变,成为新军的指挥使,几个月之后,竟然又进一步升为新军副统领,从小使臣进阶大使臣。

前线战场上不知有多少战士,浴血奋战,出身入死,受了不知多少次伤,抛开无数战死沙场的士兵不说,即使是历经无数战阵,侥幸活下来的人,又有几个能挤身大使臣的呢?

而自己连一寸战功都没有,仅仅是辅助文大人训练了一下新军,竟然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就从小使臣进阶大使臣,这样的升迁速度,不知要羡慕死多少边关宿将!

刘保勋深知这份机遇来之不易,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日勤勉于军务,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一言一行,皆不敢有任何偏差。

此时已经接近五更时分,但此时是冬季,太阳出来得晚,夜色仍然浓厚,正是大多数人睡意最深的时候,刘保勋却在此时出来巡营。

这是他父亲教给他经验教训,也是他自己的律条,为将统兵者,一夜三醒,以防不测。

他从来不会一觉睡到大天亮,每天晚上都会起来几次,巡视营地。

虽然此时并非战时,驻地也是在临安城附近,但他却宁愿永远保持着这个习惯,一则将来上战场必须如此,二则也可以看看军中是不是有什么违纪乱法之事。

新军的军纪,自然是极好的。

文天祥相信一支军队一定要有铁一般的纪律,一旦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将来再要改过来,那就千难万难了。

军营当然日夜都有人值班站岗,当值守的士兵见到刘保勋的时候,立即挺直了腰杆举手敬礼,这位新军副统领,虽然不像牛氏兄弟一样上过战场杀过鞑子,但平日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身先士卒,堪为全军表率。

不怒自威,有英气散发,新军上下,对他皆是又敬又怕。

没有士兵偷懒,耍奸使滑,刘保勋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转了一圈,便待回营接着睡觉,再过不到一个时辰,全体新军就该集体起来操练了。

营门口忽然传了一阵响动,随后,他便看到一直随文大人居住在文府的谢枋得。

“谢兄,怎么在这个时候来新军大营了,有什么要紧事吗?“刘保勋吃了一惊,连忙问道。

晚上天色昏暗,再加上积雪初融,道路泥泞,一路行来,深一脚浅一脚,谢枋得通过吊篮出城,足足走了两个时辰,才从临安城下走到新军大营。

此刻见到刘保勋,谢枋得终于松了口气,他就怕天亮之前没有赶到,耽误了事。

“文大人的紧急军令,令我连夜送来。“谢枋得从怀中掏出公文信件,交到刘保勋手中。

刘保勋拿过信来,看了一遍,顿时脸色大变,惊道:“大人不会有什么闪失吧?”

谢枋得笑道:“大人神机妙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你只管放心好了,遵照大人之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七章 紧急军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