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绍帐下的军师、谋士本来就分成河北、南阳、颍川三个派系。
如今在袁绍几次召集军师谋士商议的时候,平日里和沮授、田丰这些河北系谋臣属于对立派的逢纪、郭图、许攸等南阳、颍川出身谋士,为了打击沮授、田丰在袁绍心中的地位,倒也是联合了起来。
他们向袁绍提出可以留一部分兵力继续驻守在黄河北岸,而袁绍自己则先行带着大军回归邺城修整,等天气转凉再行发兵攻打洛阳什么的建议。
按照他们的说法,现在天气炎热,战事一般不大会打起来,那么将这么多军队放在黄河北岸,一方面是对后勤补给的压力,一方面也是人力上的浪费。
反正邺城和这边黄河北岸也不是很远,河内郡又完全是袁绍的地盘,那么袁绍主力撤回河北大本营,便能让手下兵卒得到一定的休养,也能安抚现在的混乱军心,等天气转凉大军再行南下,其实也是不影响整体战局的。
然后在黄河北岸这边留下部分兵力,也足以威胁朱卫不敢轻易出兵许都,换一句话来说,就算是朱卫真的出兵去打曹操了,那对于袁绍而言反而是一个机会。
他们认为现在曹操还是具有一定自保能力的,那么朱卫大军若是攻打曹操,自然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或许就会被曹操拖着在颍川陷入僵持战。
皆时袁绍趁势再发兵南下,岂不是可以趁虚而入,趁着朱卫大军都在和曹操纠缠之际,渡过黄河攻取洛阳,直接抄了朱卫的后路。
不得不说,袁绍手下的人才还是不错的。
除了沮授、田丰这样的超级军师外,其他如逢纪、许攸、郭图思考问题也能有理有节,现在他们针对眼下的战局,提出了让袁绍可以暂且撤兵以观局势、伺机而动的建议,同样也算是有些道理的。
按照他们的说法,现在朱卫和袁绍隔着黄河对峙,其实是一种互相忌惮,是势均力敌的对峙。
然而现在偏偏又是时逢盛夏,双方都不愿轻易动兵,可又不敢轻易退兵,其实也都有被架在了高台上下不来台的味道。
那么与其这样互相拱着浪费时间、浪费钱粮,不如袁绍这边先退一退,先行回归北方休整一下。
这样朱卫是不会轻易退回南方的,朱卫已经占据了洛阳作为前沿阵地了,所以到时候朱卫只会将目标转向被打残了的曹操,从而向曹操用兵以求中原之地。
可曹操虽然在之前损失了主力大军,在地方上却还是留有一部分余力能自保的。
所以朱卫一旦对曹操发动了灭袭战,自然要大动兵戈的全线压上,而曹操也不是轻易就范之人,应该还是能对朱卫大军产生一些牵制的。
那么袁绍再伺机南下,或许就可以避开朱卫现在大军集结黄河南岸的防御力度,可以趁机攻破朱卫的黄河防线,打到洛阳这处朱卫的前沿大本营。
朱卫在许都这边和曹操拼的两败俱伤,袁绍也就正好借以坐收渔翁之利,可以说这就是以退为进之策。
逢纪、郭图、许攸提出的说法,即有迎合袁绍想着先行退兵回邺城避暑的意思,又带了几分道理,给了一个看似不错的计策谋划,不免让袁绍顿时意动了起来。
只是沮授、田丰知晓袁绍的本性,现在好不容易鼓动袁绍出兵南下,从而在这边形成了和朱卫大军对峙的局面,一旦袁绍回到了邺城,那再想让袁绍出兵,可又不是那么容易了。
以袁绍的优柔寡断性子,绝对会出现更多的情况影响了袁绍做出出兵决定,到时候时机一拖延,那什么都无法挽回了。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今袁绍大军的士气虽然因为战事上的不顺,因为天气的影响有所衰弱,可毕竟也是在战场上,只要战事一起自然可以鼓动出战的。
现在要是袁绍一退兵,先就说天下人会如何想,不明真相之人一定认为朱卫大败了袁绍、曹操联军,那么朱卫在名望上顿时便抬升到无可匹敌的状态。
天下人心也很可能会倒向朱卫,哪怕袁绍拥有袁氏四世三公的底蕴,可时至如今这个底蕴也将会被消耗殆尽,如此没有了人心支持,袁绍又如何对抗朱卫。
最关键的是,袁绍这边以退为进之策的前提,是以袁绍退兵之后,朱卫会转头攻向曹操为基础的。
可要是朱卫先不攻曹操,而是先行攻打袁绍留在黄河北岸的军队,然后将战事压迫到河北,那么朱卫只要在这边拖延住袁绍大军主力,完全可以再分兵去打曹操,到时候袁绍却拿朱卫毫无办法了。
那么这个所谓的以退为进之策,等于就是白白送给了朱卫先手,硬是将战事放到了自家地盘不说,还有可能丢了中原大局。
当然,沮授、田丰一开始也算是知晓袁绍的脾气,故而在劝说的时候相对还算是委婉,然而袁绍心头已然想着回邺城,而沮授、田丰的劝说毕竟也是以推测朱卫军意向的无端之语,袁绍自然不能轻易接受了。
然后逢纪、郭图、许攸也故意冷言冷语,说沮授、田丰便是想着鼓动袁绍出战,从而获得军权、事务上的实权,因为只有袁绍继续在黄河前线,他们才能让袁绍听从他们的摆布,从而给他们更多的实权做事。
然而沮授、田丰这样意图掌控实权,又想做什么呢?
当初袁绍是从韩馥手中接掌的翼州,可事后却又逼得韩馥出逃自杀,可以说袁绍在这个事情上做的很不好看,而原本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