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创业民国>第九十一章 莱县危机

王洋南下河南的这段时间里,远在龙城的莱县也悄然的发生改变。由于国民政府高层对王洋的不信任,在新编108师组建和发展过程中。陆续派了一些顽固派的军官到新编108师任职。对此虽然王洋十分的不乐意,但是没有办法。既然选择国民政府的番号,接受补给(大部分的补给都被上级以各种理由扣押了)。那就的与他们进行一些妥协。对于上级派来的一些官军,自己还是要妥善安排的。所以新编108师内部就形成了黄埔派和本土派两大派系。以前王洋在,他能够控制住这两大派系。但是现在王洋带着大部分的本土派南下参战(南下参战危险系数高,亲信军队在身边安全系数大)。留在莱县的黄埔派就一家独大,又没有王洋的约束。所以再与共产党八路军龙城军区的协助合作中就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和裂痕。黄埔派中顽固派又占相当大的一部分,并且唐荣又是新编108师的三把手。他们本身与共产党就存在敌视的态度。

唐荣在王洋南下的这段日子里,眼看莱县的防务越来越牢固。自己守在这一个天地中没有多大的作为。而共产党八路军却凭借着莱县山北镇为后方基地,频频派出小股部队到龙城各地发动群众与日伪军作战。在政治影响上和军事发展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可是每次日伪军发动报复性扫荡时新编108时也要承受相同甚至是更大的日伪军的攻击。所以唐荣始终觉得这样的合作对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给自己带来的却是每一次反扫荡时新编108师的伤亡。这样的一种想法慢慢的在新编108师留守部队中传开来:“你看看这帮土八路,你说你干日本人就干了。不要每次炸人家一个据点,打几次黑枪。却面对小鬼子的报复就跑到莱县来躲啦。搞的每次都是我们帮他擦屁股。”“谁说不是啊,你看看这些报纸。哪天没有土八路炸据点的事啊。好像全世界杀鬼子的功劳都是他们的。咱们却只会躲在这里避而不战。早知道这样我应该申请南下参战去。”“谁说不是啊,待在这守住县城,还怎么杀敌报国啊。”就在这帮士兵议论纷纷时。他们的长官制止了他们言行。这样类似的言论,慢慢的在新编108师传开来。

唐荣对于这些下级军官和士兵的言论很清楚。他现在也需要士兵们有这样的一次共识:我们守住这保家卫国却让八路军钻空子的发展,到头来却说我们不抗日,还给他们使绊子。这样的想法一旦在军中传播开来。两军之间的友好关系就会慢慢的破裂。同时县城中的军统也开始对此事进行推波助澜。军统历来与共产党是死对头,以前在县城内碰见共产党的人就一脸不屑。现在王洋不在又有唐荣默许那跟共产党就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啊。某日八路军采办处的人外出采买物资,军统的人趁机生事。之后把八路军的采买人员以破坏国共合作为由抓了起来。八路军联络处的人找李清河澄清此事,告诉他这是军统挑衅在前,才会有这样的误会。李清河表示对此无能为力,很无奈的对八路军的人说道:“你说你们也是,干嘛去惹军统。连我们师座碰见军统的事,都得谨慎三分啊。这事我真帮不上忙。你们只能去找唐参谋长。”李清河的退让让军统更加肆无忌惮。

唐荣以此事开始在军中散布八路军想把莱县的物资买尽,让弟兄们连窝窝头都没得吃。这一传播立刻在军中炸了锅,有的说:“这八路军把东西都买完啦,我们弟兄吃什么啊。难道像头两年吃野菜树皮啊。这他娘的是不想让弟兄们好过啊。”又有人说:“八路军不是很穷吗?哪来的这么多钱啊。”这时有人回答说:“听说八路军富得流油啊,在龙城其他地方,劫鬼子的物资,抄汉奸的财产。那弄到的钱都是一箩筐一箩筐的挑回来的。你说有没有钱啊。”这时有人听到这惊讶的说道:“嘛呀,这得多有钱啊。”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的说道:“那买断咱们莱县的东西也是不在话下啦。怪不得军统的人要抓他们。抓的好。”对于这些底层的士兵军官来说,你让他们吃不上饭他们就恨你。产生这样的效果唐荣非常满意。随即以龙城行署的名义发了一个命令:撤销八路军莱县采办处。强制把他们礼送出境啦。之所以不把他们抓起来,还是考虑到王洋。

对于唐荣做出的这一系列的惊人之举,让八路军有些措手不及。本以为就是有些误会,大家坐下来解释一下就可以。但现在来看这就是国军顽固派有意排挤共产党而故意设的一个局。双方合作出现了裂痕。同样这个情况也传到了中村健那里。中村健听到后有一些兴奋,龙城国共两军出现裂痕。那就意味着他有机可乘。他把这个情报报告给河野,河野也想到这是一个机会。但是他有些担心,怕这个王洋的一个阴谋。要知道之前王洋就用过新编108师分裂的假象打败吉田的。所以这次面对国共之间的摩擦,他显的有些谨慎。他让中村健一定要查实龙城的国共两党之间是不是真的出现裂痕。很快中村健得到确实的情报:此事是新编108师的参谋长发起的,这人是货真价实的顽固派。另外背后还有军统的支持。眼下王洋不在,牛宝庆也是黄埔出身,在两派中根本没有多大的地位。所以对于两派斗争他又不管,也管不了。那他们之间想要消除误会是不可能的。所以龙城的国共之间一定出现裂痕啦。

河野面对中村健的情报以及他对这件事的分析,觉得可以


状态提示:第九十一章 莱县危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