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大明星>第十五章 名动河北

门被推开,关羽笑着走进屋内坐在了二人身边,手中还拿着另一封信,“看来好事还不止一桩,大哥你看。”

刘备接过信封,只见信封表面写着“舅刘备亲启张钰”字样。前后翻看一遍,刘备取出信件,靠近烛光看了起来。

只是这看着看着,他俊朗的脸上开始出现一丝不自然的神情,眉毛也不自觉皱了起来。再向下看去,起码有十几种表情都在这一张脸上聚集、变幻。

“大哥,可是有事?”

“嗯……看来我那外甥是真长大了。”刘备面色凝重道。

“这是好事呀,那大哥为何这般……?”

“二弟三弟,今夜回去早些休息,明天清早还得和为兄一同准备。中山的流民……差不多快来了。”

……

“阿嚏!”

张钰翻了个身子,把薄薄的蚕丝被裹得紧了些。

“奇怪,我的感冒泡完澡不是就好了么。”

……

正午时分,炎炎烈日。

刘备兄弟三人站在平原的城楼上望着远处,厚重的城门大开着,城下有着十余桶清水和堆在墙阴处的小山般的干粮。

不多时,目力可及的地方开始有人影出现。

一个,一片,一群,男女老少、黄发垂髫,互相搀扶彼此依靠着涌向平原城下。

“云长、益德,随我迎候百姓到来。”刘备转身走下城楼,“卫兵!将水桶推出城去,供百姓们解暑去热!”

“是!”

在这盛夏赶路,若是早晚还好,可要是正碰上酷热袭身、艳阳当头的午时,决计不是件好熬的差事儿。

奈何这世道如此,人在生死关头也总能爆发出超乎寻常的能耐来。接连几日的赶路,这些从中山离开的流民总算是到达了目的地。

众人初初望见这从远处看来稍矮的城墙时,便有一阵欢呼猛然爆发。触手可及的城池颇些望梅止渴之效,百姓们只觉一时间燥热疲惫去了不少,脚力又提了上来。

“纪老先生!您看,我们到了!”

“先生,玉郎没有骗我们,刘备大人真的来迎我们入城了!”

“兄弟姐妹们,大家再加把劲!”

刘备带着两兄弟亲自出城迎接,让这些流民受宠若惊,纷纷拜倒在地。刘备同为首的纪松和一个壮实青年略做交流后,二人回身对着人群说了些什么,这群人竟是有序散开,在每个桶前都排成了长队。

依旧是老少在前、壮年在后,依旧是不争不抢、秩序井然。

“大哥,这...还是流民吗。”一旁的张飞咽了口唾沫,“这怎么像是专门训练过的一样?”

关羽一眯狭长的丹凤眼,走到一列队前,亲自将水瓢舀了起来递给为首的老者,轻声道:“老人家,你们这般队列是何人传授?”

老人弯腰道声多谢,抬手接过关羽手中的水瓢回道:“这是中山玉郎在接济我等时安排,小老儿曾私下听他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我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孟子警句用在此处却是正好。”目光扫过几列队伍,关羽心中不禁感叹,大哥这未曾见面的“外甥”竟能想到接济时要流民列队,还做的如此齐整,想来也定非常人。

刘备走到人群中绕了一圈,抬头见烈日当空,正欲将众人迎入城内,这一旁传来的赞誉却让他身型微微一滞。

“不愧是玉郎的舅舅,也是仁义之人!”

“玉郎何等良善,他的舅舅又怎么差得了?”

“若非玉郎,我等怎会有今日,公子大德我王五毕生难忘!

今日的平原城,只是如今河北五地的一处缩影。

并非所有的流民都从中山来到了平原,也有些人就近进到了其他城镇中,但是每一个从中山走出的人,嘴里都念叨着同一个名字——

玉郎。

玉郎是何许人也?

中山富贾、大善人张世平独子。

年方十六,容貌艳丽,纤妍洁白,俊美无双。

劝得父亲开仓放粮,让中山数百流民食饱力足,免受饥饿之苦。

恩威并施,亮剑定下队列之规,竟令嘈杂之众俨有军伍之相。

寄信于舅刘备,一力安排数百流民归宿,其至诚至善,世所罕有。

这是一开始还算正常的版本,但到了那首《蒿里行》和书信内容传扬开,张钰的形象在河北成千上万的流民中被神话,成了他们心中的寄托。

以中山、平原为首,整个河北都掀起一股“玉郎热”来,甚至连乞讨之人都会说上两句“如今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求您行行好赏小的口饭吃...”之类的话语,更有些铺天盖地的赞美让张钰都听着脸红。

什么文坛新星,忧国忧民,这些都太官方,会给人一种钦定的感觉。百姓们更多的在“玉郎”这个绝好的形象上作起了文章。

有人说,他含玉而生,刚诞下便通体呈现荧光,故名张钰,唤作玉郎。

有人说,他是女娲娘娘座下最宠爱的侍童,值此乱象纷起之际派来解救众人。

有人说,他文武双全,骑射双绝,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如此天才引来上天嫉妒,降下病灾使他身体羸弱。

有人说,他幼时长眠,十年幻境苦修方才醒转,胸中才学可敌常人百年之功——这句话倒是让张钰惊出一身汗,误打误撞的一句听起来却和自己准备的说辞这么相似,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脑洞实在是低估不得!

但不管怎么说,不,用后世通俗的话说,张钰火了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名动河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