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的恐惧会让人产生错觉,同样会让人抛却一切的伪装,露出最原始、最直接的本性。
正如李景隆,他从空中落到地面上后所做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反手按住拽着自己胳膊的那只手,脱口而道:“十三,快快救我!”
那只手是易十三的手,也正是在千钧一发之间,易十三救了李景隆。
此时的易十三等三十余人俱是身着南军普通军卒的甲裙,没有谁知道他们怎么会来到这里,以及什么时候来到这里。
但李景隆根本没有心思想到这些问题,因为从土丘冲下的燕军全是骑兵,已冲杀进了南军阵中;南军则边退边杀,不断有人倒地而亡。
易十三不关心普通军卒,但对第五安却必须要关注;他知道在习坎在场的情况下,此时正是除去第五安的最好时机。
但易十三尚未来得及向第五安掠去,习坎便已闪身到身前,他只好停步与其见礼。
习坎瞟了李景隆一眼,对易十三说道:“十三,护着他先走。”
易十三一怔,又左右看看,道:“师父,此时正是两军胶着之时,况且第五安正好……”话未说完便隐隐有些明白,立即改口道:“弟子遵命!”然后对李景隆说道:“隆哥放心,有我在便没有人能伤了你。”
李景隆赶紧点头。
易十三高呼一声,同行三十余人纷纷动身,不管燕军还是南军,只要是骑兵便一脚踹飞,然后夺了马来。
李景隆爬上战马,驰得十数步方记得要紧事,于是扭头喊道:“通令全军,立即南撤!”
第五安瞧着李景隆在习坎、易十三护送下隐没于南军阵中,不禁有些怅然;耳边猛地听到一阵大笑,却是朱棣纵马而来,说道:“第五公子好身手,快来与我一道杀敌!”
随行的一名骑兵很有眼力地从马背上跃下,将马绳递上前来,脸上已笑得歪瓜裂枣一般,道:“第五政委,我们又可以一道杀敌了。”
第五安怔道:“郑关西?你不是在高阳郡王部吗?怎么会在这里?”
郑关西嘿嘿一笑,道:“回头再说,郡王让我向你问好呢!”
第五安当然知道此时不是闲话之时,于是冲郑关西点点头,顺手接过他递上的长刀,腾跃上马。
朱棣看看郑关西,又看看第五安,再度大笑起来,显得开心之极;而他内心之复杂反转,却是第五安等人无法体会的。
最初冲击李景隆,他只是看到了胜利的可能,但随后平安部突然出现在身后,又让他险遭失败。
快上土丘时,他才反应过来河西的朱能已遇不测,心中甚是悲恸;不想冲上土丘竟真的看到朱高煦麾下数千铁骑驰援,心中又是一喜。
他携着卷土重来之势再度冲击李景隆,却被突然而至的那团怪风阻碍;又没想到怪风里竟是第五安,而且还将李景隆将旗摧毁。
尽管战事如此反转曲折,但朱棣思路极其清晰,一番大笑之后命令频下:
一令全军高呼李景隆已死、降者不杀,以乱敌军心;二令五百骑兵深入敌阵,不求杀敌、只管放火,以乱敌阵;三令全军以百户为队,斜向追杀南军……
土丘前方的南军已随李景隆而退,但土丘两侧的情形则大不相同。
南军千户以上将官都知道今日是佯攻,稍后便要南撤,是以但凡与燕军杀到一处的南军,都是以防守为主。
不想大将军临时下令,佯攻改成全力出击,南军只得奋力向前顶,多有与燕军相胶着者。
但军阵横铺十数里,近处南军得了军令后便想方设法向前冲,远处没得到军令的南军则仍是慢慢后移,庞大的军阵渐渐变了形。
近处南军更没想到,奋力拼杀没多久,南撤的军令又来,但此时与燕军纠缠一处,哪里是说撤便能撤的?
远处南军更甚,令骑在乱阵中并不能保证及时将军令传到,故而许多千户是刚刚接到进攻的命令,紧接着南撤的命令又来,自己都有些糊涂。
却又在此时,燕军一方喊声大振,先是从远处传来,随后便是所有燕军都在高喊:
李景隆已死,降者不杀!
近处南军原来瞧得见李景隆将旗,闻声侧头一看,将旗果然不在了,顿时慌乱起来;能脱身的军卒转身就跑,脱不了身的只有继续拼杀。
远处南军见不着将旗,许多千户心中或许置疑燕军喊声的真假,但瞧着远处有不少后撤的同伴,更见后方阵中浓烟四起,于是也狠心下令后撤。
如此一来,近百里范围内的战场就成了乱哄哄一片。
在不断增多的浓烟和火堆中,南军整体在向南移动,同时又有部分留在原地;燕军也是整体向南冲击,却是由若干数百人的队列斜向穿插、交错南下。
不多时,战场上很多地方都出了相同而奇怪的一幕,若干南军尚在与前面的燕军在拼杀,而别的燕军已杀到他们后方去了。
但这个画面并没有持续太久,便被惊惶的南军自已打破;胆大的拼杀不成,被燕军屠死,胆小的自然跪地投降,被燕军吆解至降卒阵中。
等燕军阵中的南军全部收降或者被屠后,燕、南两军终于泾渭分明;南军一路狂奔向南,燕军则在数里后穷追不舍。
平安部自河西而来,且又在朱棣身后,虽是及时得到南撤的命令,但在燕军冲击下也成了跑在最后的部分。
陌路等人又在平安部最后,于是成了整个南撤队伍中最后的人。
用房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