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将星升起

宋军征伐东京道的统帅不是狄青,狄青还在黑汗料理后事。

那里现在是大宋的新疆,对未来的影响十分重要,杨怀玉也在回朝的途中,毕竟二十万预备军不是大宋的正规军序列,他们是临危受命,战时召集起来的老兵。

这些人都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也是家庭的支柱,赵祯对这些无怨无悔付出的人是相当体恤的,大军征战而归之后,当然要好好休息。

大宋征战四方,武将少了肯定不行,即便是狄青也有年老力竭的一天,自然要培养后继之人,所以赵祯这次提拔的是

一个几乎是毫无背景出生微寒的武将,张舟。

和军中的那些武将不同,他是唯一一个和狄青一样出生微寒之人,即便是王珪王铁鞭都有着“东周灵王太子王晋之五十五世孙”的名号!

但他就是什么都没有,才能也是军武院中稍显中庸的存在,唯一的长处便是指挥火器,并且不是单单的指挥而是把火器的运用和实战相结合,一场军演打的名门子弟狼狈不堪。

赵祯看过他写的文章,慢条斯理,逐字逐句,无华丽之辞藻,无高明之比喻,有的只是一条条数据,以及实战而得到的经验。

有人说他没有大才,只能从这些死东西上入手,有人说他木讷不善于言辞,而赵祯知道,张舟就是他要找的人才。

他的战术理论超前,甚至到了军武院的讲师都不明白的程度,以至于大声斥责他写的一塌糊涂,但赵祯却看到了之后战争的趋势和形态。

随着大宋火器的越来越犀利,一种全新的作战体系需要建立起来,而张舟无疑是其中的第一人。

赵祯一开始的时候并未着急,而是在耐性等待和考察,他要看看,这个外表冰冷的年轻人到底实力如何,所有认识张舟的人都说他是冷面人。

面无表情,目光也大多数的时候游离天外,不知他在想什么,仿佛是在发呆,这种感觉让人难以忍受,即便是和你说话也是冷着一张脸,仿佛欠他八百贯似得!

这样的人赵祯偏偏还比较信任,因为他极少被外物所动,他所在意的只有他的火器,而这些火器只能由大宋提供,指挥火器的权利只能由赵祯赐予。

把臼炮安装在水师战船上即使张舟的主意,在他看来,若是臼炮这种攻城“大杀器”没有机动性基本上就是在浪费,在对赵祯的奏疏中他写的很清楚“盖国鼎之器,用之必善,臼炮破城利器也,但途中耗费甚巨,攻城之战以速致先机,火炮足类矣!”

话虽如此,但张舟还是带着五门臼炮前往了东京道,臼炮有大有小,这五门臼炮无一例外都是体型巨大的。

事实上火炮的发展应该是先有臼炮接着才是普通火炮,但因为赵祯的出现,大宋的火炮发展转变了,在臼炮这一点上赵祯完全忘记,甚至压根都没想起来,因为后世的臼炮早已演变成了迫击炮…………

但大宋的火器匠人们却把臼炮造出来了,这种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有着惊人的破坏力和威慑力。

它的出现也证明了大宋格物走上了正轨,并且出现了系统性的研究。

有了臼炮的加入,东京道的城池基本上在宋人面前便形同虚设,甚至有时连臼炮还未抵达,现有的火器便能攻破城门,攻陷城池。

大军的速度很快,一路直逼东京道的东京辽阳府。

巨大的沙盘摆放在乾宇殿之中,兵部下属的参谋兵事在大殿中详细的标注出大军的进攻方向以及战果,长长的木杆轻松向朝臣们指出大军前进的路线以及即将用兵的方向。

每日有数量庞大的情报传递到兵部,再有他们汇总报告给赵祯的同时向朝臣们演示。

朝臣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新颖的形势,前线的用兵情况事无巨细的反映在沙盘之上,完全让他们有一种了若指掌的感觉,也避免了他们心中仅剩的那一丝不安。

赵祯看了看舆图便没有了兴趣,若是在如此冲锋的准备之下还拿不下东京道,张舟还真的该抹脖子算了!

他唯一在意的是速度,大军攻伐东京道速度越快,损失越小,对当地的造成的破坏越小,大宋获得的利益便越大,之所以用张舟为的就是这个。

苏州城的归降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城中的军民伤亡比并不大,只有城墙被毁算不得什么,毕竟能用钱解决的麻烦都不叫麻烦。

这次不光有宋军,还有女真人配合,高丽王国提供援助,如此一来算是事半功倍,从一开始赵祯就没指望过高丽会参与这场战争,这个王朝恨不得在大宋的背后捅上一刀,但却实在没有胆量挑衅大宋。

一旦东京道落入大宋的手中,与高丽交接便成为必然,百姓之间互通有无也是正常,但高丽人却无法越过鸭绿江继续侵占土地了。

这个山多的国家缺少大量的土地养活自己的百姓,而全靠大宋的商人提供粮食,开始的时候高丽人还觉得没有什么,但时间长了威胁也就越来越大。

因为本就稀有的土地种植蔬菜更能赚钱,粮食嘛!自然由宋人商贾提供,而且量多加强便宜。

百姓们可以这么想,但高丽的朝廷却不能,在他们眼中大宋正在一步步的掌控着他们的命脉,一旦有一天宋人断绝粮食供应,而高丽的土地中全是瓜果蔬菜会怎样?

随着人口的增加,高丽需要的粮食也越来越多,高丽唯一能从大宋赚钱的东西也只有高丽青瓷


状态提示: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将星升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