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时耶命耶

天竺的难民被安排到了利国监之中劳作,这些人第一次进入大宋的工厂,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和震撼,巨大的厂房比庙宇中的宫殿还大。

事实上这些天竺难民就从未见过这样庞大的建筑,在他们的记忆中唯一能与眼前建筑相媲美的也只有天竺的庙宇那烂陀寺都能与之相提媲美。

大宋的强大和壮阔是他们不能想象的,人只能想象出自己见过的东西,没见过的东西极难被想象出来,也难被创造出来。

无论是国家还是一个学科都是如此,创造力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说大宋的创造力非常多,但有了今天的局面都是赵祯当初打下的基础。

其实华夏民族不缺乏创造力,他们身上有一股钻研的精神,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就会如魔怔了一样,整天都会去琢磨这个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

接下来还会不断的去探索,直至发现另一个问题,原本华夏民族就是这种杂乱的探索,因为缺少系统和总结和分类,但赵祯出现之后不同了。

大宋把格物专门从儒学中独立出来,并且把格物分门别类的加以归纳,物理,化学,光学,等等种种门类,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也使得大宋的格物发展循序渐进。

赵祯这是在把整个大宋的创造力聚集到了一起,效率高,成就大,可以说现在的大宋格物学者发现的每一个现象都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经过时间考证的,一项基础科学的发展会应用到生活生产中的各方各面,甚至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甚至是革命。

蒸汽机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他的出现意味着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人造的动力源,它不是牛马,不是水力,只需要煤炭和水便能通过锅炉产生蒸汽驱动。

没有这些知识体系,就算是给你样品你也极难仿制出来,毕竟这是一整套的工序,单单是承受压力的锅炉便不是一般的国家能做出来的东西。

锅炉对锻造,铸造技术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并且还要密封,这个时代最好的密封材料就是橡胶了,而橡胶这东西完全被大宋所垄断。

所以苏轼并不担心大宋先进的生产技术会被天竺人偷师,这年头偷师也要自己本事过硬才行,至于天竺的制造技术……还停留在“捏泥巴”之类的手工时代。

即便是技术再高超本质还是没有变,捏泥巴永远也赶不上锻造钢材,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技术高超,捏出的人惟妙惟肖,但上了战场你难道要作法让这些泥人为你作战不成?

战场上比的是军队素质,武器装备,以及大量的后勤补给,不是靠“撒豆成兵”这种把戏赢得胜利的。

大宋的匠人仔细的教了这些天竺难民如何操作工厂中的器械,便是一个锅炉工都不简单,需要随时观察压力的变化,煤加多了不行,压力过大会爆炸;煤加的少了也不行,压力太小驱动不了机器。

担心愣头愣脑的天竺难民把蒸汽机弄坏,苏轼特意要求匠人们在修建完成之后留下几人作为管事,以免发生意外。

全段时间神都城外的一家织布工厂发生了爆炸,驱动织布机的锅炉交给了学徒而不是熟练的锅炉工,那学徒为了卖力得到东家的好感,煤就像不要钱一般,不断的往里加。

不过是一泡屎的功夫,锅炉工回来之后已经没得救了,撒腿就跑,那学徒便跟着锅炉一起上了天…………据说整个织布厂被炸的消失一半,死了十几个,伤了近百人……

东家不光赔了自己的厂子,还挨家挨户的赔了那些被炸死炸伤工人的钱,一瞬间倾家荡产。

从此之后官家便下旨规定,工厂的厂房大小必须有规定,人数越多的工厂,厂房必须越大,那织布厂也是因为厂房过于狭小,工人都挤在一起做工,出来机器连走道的地方都没有,这才伤亡如此之多的。

即便是明面上官家对将作监没有说什么,但背地里可是把将作监的监丞沈括骂的狗血喷头。

苏轼看着眼前的厂房,以及不断进出的天竺难民有些出神,工厂这东西是从官家开出现的,但那时候的工厂和现在的工厂不可同日而语。

值不够是以流水作业法做活的地方而已,靠的是人多,靠的是熟练,而现在的工厂,人数非但比原先少了许多,甚至连做工的人都不需要多么熟练,只需要负责自己的事情就行。

据说沈括是官家最为看好的年轻才俊,尤其是在格物上,破格提拔还是待选官的他为将作监监丞,要知道当年曾公亮作监丞的时候已经是正四品的中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给事中的高官了。

一个年仅二十三岁的沈括为何得官家如此看重?即便是被官家骂的狗血喷头屁股下的将作监监丞依旧做得好好,没有一丝动摇的痕迹。

戳了戳边上的吴万全道:“沈括这个人你听说过没有?”

吴万全翻了个大大白眼:“昨夜受凉发热了?我一武官你问我这个?”

苏轼冷笑道:“别人不知你当我也不知,你家那位舅父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否则你也不会被官家压了这么多年!”

吴万全诧异的望着苏轼道:“你居然知晓?我确实是曹家的外门子,但被压着这么多年不是官家针对将门,舅父说了,官家每当用人任为要职时,必会磨砺之…………”

“那么多聒噪!你就说沈括的事情便是,他为何被官家当着朝臣骂的那么惨还没事?”


状态提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时耶命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