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两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权,五枚

赵祯一开始也不理解为何皇后是执掌五枚的存在,毕竟封建时代的男尊女卑是不可改变的礼法,可随着史书的熟读以及这个时代方便收集更为远古的资料后,赵祯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华夏的历史以及演变的过程。

大量的史料改变了赵祯的想法,在他看来司马迁的那本《史记》不过是把某些东西隐藏起来,美化掉的通行读物而已,其中的“春秋笔法”太多,同时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后人的“特殊读物”。

若是以史记为尊,那便是在看一本完美的华夏王朝“演变史”,可事实上,王朝的交替,皇权的变化,各种各样古老势力的倾轧根本就是《史记》中看不见的存在。

谁能想到汉朝的宗族势力强大到可以和皇权竞争?可以攻打国都?谁能想到皇后手中的权利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肆无忌惮?

谁能想到皇后并非是皇帝的配偶而是一个强大的政治伙伴?

不光是汉朝如此,先秦包括秦朝以及汉之后的王朝也是如此!直道五代十国之后,汉家文明在大分裂之后才发生改变。

为何外戚在历朝历代都极为强大?因为外戚集团在某种程度上便是皇后领导下的强大帝国力量,和皇权处于一种分庭抗礼之中。

五权,五枚,根本就不是王朝帝后之间的相辅相成,而是互相制衡,权利划分的所在!

赵祯从那本神奇的《竹书纪年》中了解了大量的隐秘,五权五枚的本质便是皇权与后权之间的划分…………

后并非是属于王的女人,而是“君王”的另一个表达方法而已!这是最为让赵祯毛骨悚然的事情,也知道为何这些记载详情的书籍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因为这些书籍从本质上来说是“说真话”可事实上却是在颠覆皇权的所在,也是颠覆华夏百姓的认知。

后字,是合并字,合并“后”与“後”。“后”,从人从口,司之镜像也,君后也,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P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

这意味着后,“后”的本义是发号施令者,即君主!

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可为何后和王一样能够发号施令?女人的地位在历史上真的是卑微不堪的?还是说我们见到的“正统史料”上是这么说的?

赵祯在看过《竹书纪年》之后便把这本书给烧掉了,因为看过全书之后,并且让资善堂的老儒帮着解读之后,老儒发了狂,以头抢地嚎啕大哭三天,之后便撒手人寰,为此赵旭还伤心了好久…………

皇帝掌握了世间最为重要的无权,而皇后掌握了财政上的五枚其本质是为了监督皇帝的五权而存在的。

五枚,像梅花,分五瓣,是华夏王朝中王权内部的财权分管类似于后世的财权监督体系,五枚分了五个瓣来监督五权的运行,和五权之间相互制衡、监督。

一些史书中记载,在某一事情上,须由五个瓣同时落款,该指令才能得以执行,即便是圣旨也需如此。

在以前王朝运作中,外事五权,内事五枚。五枚均为”后“所执掌,而后便是皇后的所在。

其实枚之一字,意为“拔宫中树”,乃监督、执杖王权的尺子,五枚取梅花标识,均由王族中母系执掌,取其“母仪天下、艸盛上出”的意思,协助以父系为主的王族、进行对五权的管理、平衡。

这也是为何传统的华夏王朝,帝王之家不会娶平民女子为皇后的道理,因为皇后的权利太大!

在赵祯看来,权是王朝坚固的所在,是国器,是衡器!枚是戒尺,是“宫中之树”是监督、执杖王权的器具。

但在这个时代,皇权已经凌驾于一切之上,从汉代开始皇帝就开始逐渐的和皇后作斗争,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在对五枚之权进行限制,皇后的权利也主将减小。

为何汉代的皇后拥有极大的权利,唐代亦是如此?吕武之事从何而来?还不就是因为后手中的权利到达了限制皇权的功效!

皇后能帮助皇帝处理朝政,处理日常事务,皇后在皇帝病危之计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皇后在主少臣疑的时候有着极为强大的权利以帮助皇权的过度……不能小看后的存在。

即便是到了大宋,皇后手中的权利也不少,尤其是在赵祯给了皇后五枚之权后,只不过眼下皇后手中的五枚之权和之前不大一样。

王语嫣手中的五枚之权乃是宫中的财计之权,也是只限于皇宫范围内的五枚之权,属于天家的产业在她手中掌握,官营产业同样在她的手中。

当然,她只有管理,统计监督这些产业的权利,但实际拥有者还是皇帝。

赵祯重启五枚之权不是为了给自己使绊子,也不是为了给后世帝王加以约束,相反,五枚之权不光是属于皇后的,也是属于皇帝的,在这个时代夫妻一体已经是众所皆知的事情。

外戚在大宋早已没落,后权几乎消失的一干二净成为皇权的依附,在这个时候把五枚之权拿出来交给皇后打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分担皇帝的责任。

皇后是女人,女人总是细心的,而且皇后一个人根本大理不了如此庞大的产业,还是需要皇帝的帮助。

也就是说赵祯把五枚之权变成了大宋皇宫中的天家权利,是整个天家包括皇帝在内,包括嫔妃在内都要参与的权利。

皇后手中有一支强大的“财计”宫人,这些宫女不是一般的宫女,而是类似于女官的存在,她们不


状态提示:第两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权,五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