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的话已经让王语嫣和萧挞里彻底惊呆,这是他心中谋划已久却从未阐述出来的话,也是他的最终计划。
为何要退居幕后让赵旭主持国朝大政?为的就是逐步实现自己的计划,相比之下对于吐蕃的部署和安排都是小事。
赵祯要做的是让大宋摆脱历朝历代循环往替的局面,让华夏民族走上一条不断发展的道路,而就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最容易做,一旦大宋这样的局面稳定下来,到那时在想做出改变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最怕的便是改变,最习惯的是墨守成规,皇帝也是如此,极少有君王能够在盛世做出改变,只要在自己的治下不出现问题,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但赵祯是有“前后眼”的人,他看到了过去,也能看到未来。
他不可能,也不甘心让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一切烟消云散,更不可能让华夏王朝延续那道“死循环”。
但若不打破枷锁,最终的结果便是“历史的重演”,悲剧无法避免,华夏文明的辉煌将难以延续下去。
随着大宋的繁荣,赵祯每夜入睡之后都会梦到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惨状,梦到有人背着小皇帝跳崖的场景,梦到十万军民共赴国难,尸体铺满海面的场景。
中国,华夏,这俩个无比荣耀和雄伟的词语在逐渐的陨落,只要时代发生改变,只要大宋内部出现问题,即便是对草原有着无与伦比的掌控,也会出现问题。
天气将会越来越寒冷,历史的进程也会发生改变,赵祯所作的一切无法保证大宋永远的稳定,封建时代的威胁永远也不会消失。
草原民族的威胁被赵祯一时化解,但战争的阴云并未彻底消失,之前塞尔柱和大宋的战争让他警惕,无论多么强盛的王朝,若是不进行质的改变,终究是会因为内部的矛盾而衰落了,越是强大的王朝衰落的便越迅速。
强大的大宋拥有领先于这个世界的强大力量,可这些力量只能维持大宋自身的强大,可一旦这个“巨人”再次出现问题,那这些强大便会被敌人所用。
可以说原先的大宋损失一座城池并没有什么,但现在的大宋一旦损失一座城池,那将会把领先于这个世界的科技和文明变成击溃自己的利器。
每年有多少的火器被制造出来用于装备军队?每年有多少的蒸汽机被制造出来在将作监的帮助下在各地工厂中安装使用?
随着文明的进步,毁灭的速度也将会超过原先,大宋的铁路是运输的利器,可同样也是入侵者的坦途!
赵祯不敢想象若是现在的大宋衰落下去,外敌的入侵将会变得多么迅速与残酷,这不是停留在赵祯脑袋里的幻想,而是极有可能在百年,甚至是几十年后出现的场景。
当然,外敌的入侵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内部矛盾的爆发,各种思想的碰撞之下,科技,文明的进步之下,知识的普及之下,会出现怎样的矛盾赵祯不敢想象。
这是一场于无声处的较量,赵祯代表了皇权,而东城豪门代表了权贵,矛盾是早晚有一天会爆发的,而眼下只不过是矛盾刚刚开始,只是脓包刚刚出现一点白色的“炎症”,越早处理掉,对大宋便越有利。
赵祯不相信后世帝王能够有魄力和手段来处理这一切,原本他是打算把大宋即将遇到的问题留给后世子孙的,但他看到的是赵旭的守成固本,却没有在他的身上看到的锐意进取。
国朝大政在他的手中是变得极为稳妥,每件事都处理的很好,但对于权贵阶级他还是保持原有的态度。
这不怪赵旭,和能力无关,即便是赵昀坐在他的位置上也会这么处理,因为他们的在思想上还是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
赵祯对他们从小的教育有所改变,可要想做好这个时代的君王就要接受这个时代的思想的侵蚀,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所以赵祯才会下定决心自己来做,不报问题交给后世子孙去解决,一来是不信任,而来是推卸责任。
王语嫣还是没有从赵祯的极具冲击性的思想中回过神来,而萧挞里的目光却已经开始变得狂热,她一直觉得赵祯是千古一帝,无论是征服契丹还是灭亡辽朝,都是一位强大的皇帝才能做出的事情。
可现在她发现自己错了,眼前这个男人,这个自己的男人就是一位气吞苍宇的豪杰,他不光带领大宋走上了盛世王朝的大道,更是要改变这而时代,改变这个世界。
不光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真切切的这么做了。
原本萧挞里对赵祯是有崇拜之心,毕竟契丹女子向来崇拜强者,但现在她不光崇拜赵祯,更是狂热的信奉。
他给契丹带来的新的机遇,让大宋治下的各个民族在礼法上平等,这是对契丹最大的照顾,虽然放弃了原本的民族特性,但只要融入华夏,契丹未尝不是另一种延续。
而契丹成为华夏一部分的时候,注定他们将会成为宋人,而眼前这个帝王是要带领所有的宋人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一条强大无比又能长久延续的道路。
周朝八百年,这是有史以来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但眼下的大宋未尝不能超越周朝。
萧挞里和王语嫣不同,她能看到赵祯作所作为带来的变化和对未来的改变,她看到了赵祯奋力改变这个时代,更能通过他的解释理解这么做是为何。
“官家之大略以远超圣贤,臣妾拜服!臣妾恳请官家让我契丹彻底融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