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两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

吐蕃高原这样的苦寒之地,最需要的便是以宗教来支撑民族和国家的自信心,同时也需要信仰来让他们更加坚信。

角厮罗便是看到了汉传佛教的好处才让贤觉在吐蕃境内大肆宣扬佛教,他是赞普,是一个政治上的领袖,他只是会去关心汉传佛教给他带来的好处,至于其他原因他不会有任何考量。

事实很快给角厮罗上了“生动”一课,汉传佛教和吐蕃的佛教,完全就是两回事。

佛教到了汉地产生变化,到了吐蕃一样产生变化,吐蕃的佛教和天竺的佛教相差的便更多人,而且教派并非单一。

在这一点上赵祯对吐蕃苯教的了解要远超角厮罗这个“吐蕃”人。

吐蕃的宗教主要划分可以朗达玛王之灭法为界,按佛教在吐蕃的弘扬划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

吐蕃在未传入天竺佛教之前,原本盛行古象雄佛法雍仲苯教。

赵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教到底是起源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不是那个“王公之后”所创立的教派

因为在赵祯找到了大量资料中,苯教远在天竺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吐蕃人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在唐朝之前,吐蕃象雄地区的所有天文学家、教育学家、译师、医师、卦师、算命师、者等等都可称为“本波”。

当时吐蕃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称为“本教”。“本教”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宗教信仰,而是吐蕃人的文化体系、哲学思想、文明礼仪、民风民俗、民族精神和社会教育等等诸多因素的总结。

苯教已经成为吐蕃人的精神家园和实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甚至连政治都会受到苯教的强烈影响。

雍仲苯教起源于古象雄冈底斯神山一带,是以显、密、大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人,导人向善,有着自己圆满成佛窍诀的佛陀教育,也是吐蕃高原上最古老的佛法,至今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而提到苯教就不得不提到高原上的另一个辉煌鼎盛的文明,古象雄文明。这个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的。

到后来,苯教逐渐没落,因为唐时吐蕃的伟大赞普“松赞干布”娶了汉家的文成公主,以及尼泊尔尺尊公主,于是乎汉传佛教及尼泊尔系佛教进入了吐蕃。

这使得苯教的地位急剧下降,而且开始和外来的佛教进行了一定程度上多多少少的杂糅。

文化的碰撞开始凸显,但在赵祯看来,这一切都是松赞干布的高明手段

苯教在吐蕃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松赞干布这样的英明君主怎么会轻易的让宗教一家独大,处处拿捏政治

而对付苯教的最好办法就是引进俩个“兄弟”,这俩个兄弟和苯教极为相似,又貌合神离,这才是高明的手段。

汉传佛教和尼泊尔佛教对于苯教的冲击是明确的,但对吐蕃的宗教改革却充满了积极作用。

松赞干布以高明的政治手段操控着整个吐蕃信仰,也使得吐蕃王朝能够统一整个高原。

史书记载:“其地东与松茂嶲接,南极婆罗门,西取四镇,北抵突厥,幅员万余里,为汉魏诸戎所无也。”

这是汉家文明对吐蕃王朝的描述,也是对松赞干布疆域扩大的描述。

一个善于利用宗教,善于利用制衡手段,善于妥协和进攻的统治者是可怕的,原本对于松赞干布以及吐蕃王朝的了解赵祯是并不在意的,但在看到了史书中的描述后,赵祯觉得松赞干布是汉家文明,可怕又可敬的对手。

赵祯也明白了为何吐蕃王朝居然能和盛唐争锋的原因。

松赞干布创建的吐蕃王朝在他死后居然能够数次攻陷唐时的国都,这在华夏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见的壮举。

但兴于宗教也败于宗教,吐蕃王朝因为佛教的加入而强大,也因佛教的加入而分崩离析。

宗教便是一把双刃剑,在利大于弊的时候自然可以使用无往不利,但当社会发展和强大之后,弊大于利,这时候若不管控,便会伤人先伤己,得不偿失。

赵祯对吐蕃的了解要远比角厮罗对吐蕃的了解多得多,角厮罗毕竟不是正统的吐蕃人,他只是被举起来的吐蕃王族后裔,至于真假,谁会去辩驳

宗教在吐蕃的地位很高,角厮罗本打算利用宗教使得吐蕃更加团结,汉传佛教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佛教的地位高涨。

但在也在伤害着吐蕃这个高原民族,佛教讲究的众生平等,但也在提倡忍受一切苦难,要求人放下心中的执念,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相矛盾的逻辑,虽然佛教有许多自圆其说的解释,但最终这些解释却满足不了一般人的逻辑思维既然讲究众生平等,那就应该去争取而不是逆来顺受,因为我们本就平等,凭什么要接受你的压迫

角厮罗解放吐蕃的奴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吐蕃的国力,同时也符合平等的精神,但这就给了吐蕃人以冲击,要求平等的声音越来越多,但这个世界本就是不平等的。

说到底,吐蕃依旧是贵族统治,一般吐蕃百姓的权利极少,他们手中的自由相比吐蕃贵族来说几乎可以等同于无。

吐蕃成为了中央集权的王朝,但依旧需要贵族进行统治,其中的利益输送和复杂的关系依旧存在。

相比之下,角厮罗更加更加羡慕大宋的环境,但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他的施政本就是在追随


状态提示:第两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