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两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

蔡伯俙踏上高原之后便觉得整个队伍都变得不一样了,不少招募来的劳工已经出现高原病症,对于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普通人来说,高原并不那么容易上。

还好蔡伯俙带了许多药材,同时只要抵达玛儿敢,之前大军用剩下的药材也够用度。

对于蔡伯俙来说,这也是一场战争,只不过打的是一场后勤战争而已,他现在所调用的不是大宋的军队,而是更为强大的大宋国力

前来高原的劳工队伍十分庞大,虽然人数补给大军,但队伍却庞大异常,各种各样的工具,器械数不胜数,甚至还从格物院调来了大批的匠人

营造这件事对于大宋的匠人来说已经极为熟练,在不同的地形营造不同的城池,大宋格物院的匠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指挥工匠进行建设。

而高原上的城池都是低矮的,吐蕃人没有技术也没有人力物力维持高大城池的建设和维护。

但对于大宋匠人们来说这都不是事,玛儿敢的吐蕃百姓第一次发现原来大宋的筑城是如此的简单快捷。

在玛儿敢第一个建立起来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有着高高地基的粮仓,巨大的粮仓一个接一个的被建立起来,接着便是一车车的粮食被运进了粮仓之中,很奇怪,这些粮食不是从门口被运进去的,而是从粮仓的顶部被运了进去,或者说这粮仓连个门都没有。

除了粮仓之外,第二个便是库房,一个巨大的院落中很快也树立起一座有一座的库房,吐蕃人不知道这里是作何用的,但他们知道一定不能随意靠近,门口站着手持火器身穿铠甲的士兵,鹰一样的眼睛警惕的等着每一个靠近的人。

巨大的塔吊被搭建了起来,只需要有人推动地下的圆盘,塔吊上的臂膀就能把吊起的东西运送到任何一个地方。

厚实的城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堆砌起来,宋军使用的是泥土修建的城墙,这是吐蕃人第一次见到,稀泥和草茎和出的泥块居然能变得一块块砖石,这着实让吐蕃人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城墙的作用是放止敌军越过城池直接对城池内的事物进行打击,同时也给守军提供制高点的一个作用。

别小看踩在脚底下的泥土和草茎,这些看似最不结实的东西一旦经过巧妙的组合便会成为极为坚固的防御。

大宋的匠人自然有自己的办法可以把这些东西变成坚固的所在,一块块砖石很快便会出现,在炙热的阳光下,结成一块块坚实的砖块。

如此大量堆砌起来,就成为了一面城墙的中的一部分,拥有大量工具的大宋劳役行动迅速有条不紊,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出现在工地上,多年的经验使得他们速度极快。

而这样的场景深深的刺激到了玛儿敢的吐蕃百姓,他们被宋人的智慧和高效所折服,看着半日功夫便快修建好的半块城墙,以及城墙两边的临时角楼,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样高大的一面墙出现在西面,即便是吐蕃王朝的大军攻伐而至也会相当麻烦。

城墙可以使得守军居高临下的攻击,城墙在高原上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不光是吐蕃人这么看,最重要的是宋军善于防守,可以把城墙的作用极大的发挥起来。

宋军在出发前便定下了俩个要塞之地,也是保障大宋后勤补给线的重要所在,一个是积石关,另一个便是玛儿敢。

在这俩个地方要做到万无一失,那大宋就不会输掉这场针对吐蕃的战争。

这两天无论是杨怀玉所部还是王韶所部都收获了大量的荣誉,两位当事人自然也是信心满满,不过另外两个人却在幕后默默的付出,一个是四川路转运使田况,另一个便是凉州转运使蔡伯俙。

为了保障大军的后勤,在三个月前他们就开始秘密调集物资了,蜀道难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虽然赵祯大力修复前人古道,但要想做到天堑变通途还是颇为不现实。

蜀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难以通行,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以及由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仓道,哪一个不是华夏先人付出惨重代价所修建的

便是到了现在的大宋,每年都有多少蜀中男儿为了维护和维持这条蜀道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前辈先人的付出就更不用说了。

历史总是最好的答案,瞧瞧历史上吐蕃和中原的战争,为何总是爆发在西域那是因为只有那里才是两军交战的最好地点。

汉家王朝不是上不得高原,之所以在西域和吐蕃人作战,为的就是避免从东南和吐蕃人交战。

川蜀之地算是最好的屏障不假,可同样也是对自己人关上了大门,物资后勤走蜀中这是没人能想象得到的事情。

之前赵祯也考虑过从南面的云南向吐蕃发动进攻,可高高的大雪山和横断山脉就在云南和吐蕃的交界之地,那里把高原和平原区分开。

赵祯当然知道横断山脉,这座山脉乃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体。

想要翻阅这座山脉,宋军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有时候赵祯都在感叹吐蕃的地利,这里仿佛是老天赏赐给吐蕃人的地方。

不光是高原给了吐蕃人所谓的“屏障”事实上大地也给了吐蕃人以保护,如同守护神一般的守护在吐蕃的四周。

若是从高空俯瞰吐蕃就会发现,吐蕃的四周皆有高大绵延的山脉,北面有昆仑,祁连两座山脉,西南乃是让人却步的


状态提示:第两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