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两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

蔡伯俙在的嘴就没有停下来过,这货是年纪越大胆子越小了,眼前一个敌人也没有还举着一个大盾消耗体力。

赵祯瞧见他握着横刀的手都有些青紫,踹了他一脚道:“慌什么传令下去,若是城破立刻退守北城,昨日已经把弹药搬入北城之中,臼炮全部舍弃也无碍,吐蕃人运不走这些铁疙瘩”

消息传到陈淳那里让他长舒了一口气,但最担心的就是官家不肯退守北城,而是要死守玛儿敢,这样一来城破的可能会非常大,甚至很可能会出现全军覆没。

战争到了这时候已经分明了,吐蕃人若是采用车轮战,分批进攻玛儿敢宋军当然能守得住,可若是他们不计伤亡,疯狂的冲击玛儿敢,大军很有可能受不住。

谁想到吐蕃人的孤注一掷反而走出了战争的怪圈,面对吐蕃人的疯狂进攻,赵祯看清了局势,陈淳提前准备好了部署,所以宋军撤退到了北城之中。

北城在之前就进行过特殊加固,出了臼炮之外,所有的火炮,全部安置在了这里,同时开辟了北城外的一出偏门作为撤走百姓的通道。

在此之前蔡伯俙便派遣官员在各家个户中游说,让他们在吐蕃大军攻城之后便收拾好行装,带上细软在北城等待,宋军会为大宋的百姓提供干粮,让他们出城向东而去。

在那里有一条宋军早早挖掘好的地道,可绕穿过吐蕃人的包围,也是玛儿敢和外界联络的重要通道。

只要向东便能遇到大宋的援军,城中的官吏会为他们作保,保证他们大宋子民的身份不会遭到宋军的屠戮,同时让他们暂居成都府,待战争结束之后再让他们迁回玛儿敢。

眼下马儿噶的吐蕃人已经看到噶日哒措攻城的猛烈,北城是唯一安全的地方,吐蕃百姓在宋军的掩护下沿着城池快速的离开,城中百姓没有多少,不过数千人而已,在大宋官员的带领下,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玛儿敢,消失在了玛儿敢边上的草坡后后面。

宋军早就侦查过了,那里是唯一没有吐蕃军队的地方,因为有一个高高的草坡,阻挡了吐蕃人的视野,但却不会阻挡北城守军的视野,一旦在此处驻扎便等着宋军的疯狂攻击而没有会还手。

玛儿敢的城门已经被攻破,这些执着的吐蕃人终于攻破了城门,但他们面对的却是一阵的排子枪。

宋军早就知道城门后面的吐蕃人在做什么,眼瞧着吐蕃人来送人头,神卫军的将士当然不会客气。

城门最大的弊端在何处就在于空间狭小,无处躲藏,地上还有及膝高的沙土,让本就无处可藏的他们更加行动不便。

火药弹和火枪不断的进攻吐蕃人,神卫军虽然人数不多,但火器管够,猛烈的打击使得刚刚挖开的城门再次拥堵起来,尸首堆积起来的速度不比沙袋来的慢。

眼下的宋军还能守住玛儿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力的消耗,战力的不足,陈淳果断在玛儿敢百姓撤走之后下令退守北城。

偌大的玛儿敢留给吐蕃人又如何再说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留给他们别忘了,这里的房舍几乎都是帐篷,而帐篷是什么防水的苫布,以及木头组成。

这两样东西最怕的便是火,而且宋军还在其中留了许多“小礼物”。

噶日哒措发现大军已经攻入玛儿敢,西门的陷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大军涌入城池的速度。

宋军不断向城墙上的北部败退,这正是大军的机会

号角声吹响,意味着噶日哒措这位主帅的出战,吐蕃人最后的勇气被点燃,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呼喊

噶日哒措对玛儿敢城的进攻进入了最后阶段,他的仆从高举烈焰红旗、胯下是长白鬃马,这是吐蕃的旧制,也是角厮罗复兴吐蕃王朝的改革。

从他的模样就知道,他属于吐蕃五如之一的伍如中翼,所用的旗号便是烈焰红旗、长白鬃马。

所谓的五如便是伍如、约如、叶如、如拉、苏毗如。苏毗如系附属机构,在藏北及工布一带,加之又统称为“五如”。

每“如”相当于汉家文明在军事上的“翼”。

伍如即中央翼,约如即右翼、叶如即左翼,如拉意为附属翼,苏毗如即苏毗翼。除苏毗如外,其余四者又各分为上下两部,又称支如。

而打出旗号的噶日哒措便是中央翼的将军,他是吐蕃最为精锐的存在,也是最强大的存在,否则换做他人还不一定攻下玛儿敢。

在吐蕃从军者称“武士”,吐蕃语称“桂”,皆出自豪室贵族,奴军不准为武士。这一点即便是角厮罗解放农奴也没有改变。

战时武士出征,皆带有许多奴隶随行,谓之“奴从”。这些人是真正被驱使作战者。吐蕃多骑兵,步兵也可观。

“人马俱披鏁子甲,其制甚精”,“其战必下马列行而阵”。攻城时有云梯及战车。将领善兵法,多谋略。

“其兵法严,而师无馈粮,以卤获为资”。吐蕃士兵作战勇敢,“重兵死,以累世战没为甲门。败懦者垂狐尾于首示辱”。

只不过这些在宋军面前几乎不不够看的,强大的宋军很快摧毁了他们的斗志,宋军在吐蕃的,虽然遭受了角厮罗的各种拖延,但并没有停下脚步。

这一点噶日哒措深深的知晓,但他同样也知晓,这是吐蕃人的悲哀,因为吐蕃刚刚统一没有多长的时间,赞普的改革已经给吐蕃带来的全新的希望。

但就在这关键时刻,宋人大军压境,突发而至赞普


状态提示:第两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