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梦回明朝当霸主>第76章 单兵立体战术

长枪、短枪、刺刀,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就是陈耀祖为他的火枪新军构思的完整立体战术。

在中远距离上,军士们使用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长枪来击敌。

到了中短距离,就使用装弹更方便快捷的短枪来射击。

到了近距离,则用长枪加刺刀来进行近身肉搏战。

这三者相结合,火枪新军就可以完全抛弃传统的冷兵器来进行独立作战。

因此,在陈耀祖的新军架构里面,短枪是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的。

与传统的军队相比,陈耀祖一开始就准备走精兵路线。因此他的兵,将不及投入地长短枪一起装备,以实现立体作战的目标。

关于精兵路线的想法,陈耀祖是受倭寇的启发的。

据史载,在明朝早中期,一支纪律严明、武艺高强、不畏生死的纯倭寇入侵队伍,仅仅几十人的规模,就可以在大明境内洗劫上千里,面对大明上万军队的围堵如入无人之境,经过数月的奔袭之后还能全身而退。

所以,从一开始,陈耀祖就没打算在他的新军上使用人海战术,而是准备精兵策略。

基于这种考虑,短枪在陈耀祖的整体战术上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这也正是陈耀祖要将短枪的管长定为30厘米的主要原因。

原本按照正常的设计,短枪,也就是手枪的枪管要尽可能的短,以便于携带。

但是管长变短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射程和精度都会有很大的牺牲,尤其是现在的枪还是黑火药加滑膛枪的情况下。

而按照后世的统计,在兼顾射程、精度与轻便性的情况下,30-40倍口径的管长是最佳的选择,所以陈耀祖为他的短枪咬牙定下了30厘米管长的标准。

枪管的变长,会导致这支短枪在重量上有所加重,为了减重,陈耀祖只好在击发装置等部件上提出了更加精确的要求,使得整个击发装置与长枪相比,更加的紧凑和小巧。

并且,在握把等工艺设计上,陈耀祖直接一步到位,使用了更符合人体工学要求的“厂”型设计,也就是后世手枪的常见形状,这就对整支枪的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下,陈耀祖将铜匠引入枪支生产的妙处就体现出来了。

与铁匠相比,铜匠在金属部件的制作上比铁匠要精细了许多。

以现在的这支短枪为例,林水生在击发装置和枪支各部件的结合部分采用了相当一部分更加易于精细加工的黄铜部件,不仅实现了陈耀祖的精巧要求,还使得整支枪看起来更加的漂亮,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尽管这支短枪的实际性能还有待长期的测试,但最起码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陈耀祖对这支样枪是非常满意的,简直有点爱不释手。

因此,等整支枪组装完毕后,陈耀祖便迫不及待地试枪了。

他先掂量了一下枪的重量。

整支枪大约有3斤重,虽然相对真正手枪2斤左右的重量还是有点偏重,但陈耀祖已经非常满意了,毕竟这这支枪的枪管长度达到30厘米。

该先是测试枪支的击发装置是否有效了。

这项测试比较简单,就是往火药池倒发射药,然后空枪击发。

其实这项测试在组装击发装置时就已经测过,陈耀祖只不过是整枪再测试一下而已。

效果相当不错。

陈耀祖连试了十来枪,只有一次未能打着火,作为击发装置比长枪小了一圈的短枪来说,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且,与长枪相比,因为击发装置精巧了许多,扣扳机的力度也就少了一些,这对普通军士来说又是一个好消息。

击发力度减少,相应会让普通军士在开枪时的平均进度又能高一些。

真是一支不错的枪。

再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枪支的构造之后,陈耀祖准备带上唐二牛和林水生二人去户外测试实弹射击了。

这次陈耀祖学聪明了,他没有去北校场,而是在北山找了个空旷的地带。

实弹射击又给了陈耀祖一个意外的惊喜。

经过测试,在使用圆锥形弹头的情况下,这支短枪的射程竟然也能接近200米,几乎已经跟长枪200多米的射程已经差得不远了。

只是因为枪管短了许多的关系,着弹点也就是射击精度跟长枪相比要差了一些,但在70步也就是差不多100米出头的距离之内,这支枪的着弹点都是可控的,打人形目标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支枪简直可以当长枪使用啊!

最关键的优势在于装弹。

首先是装弹时间的节省。

比如说,如果陈耀祖要拿长枪射击,他从装弹药到射击,大概30秒可以射出一发子弹,但用这支短枪,大概可以缩短到20秒左右。

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时间节省。

其次是装弹的方便性。

因为是前装枪,燧发长枪的装弹的装弹必须站立进行,这使得在实战的时候,站立装弹的军士很容易就成为对方的标靶。

但这支短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陈耀祖试过,因为枪身短,陈耀祖就算是躺在地上,都能勉强给这支枪完成装弹动作。

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优点,这使得军士们完全可以用半蹲甚至是卧姿来进行设计,各种低矮的掩体、壕沟等也能进行射击操作。

这意味着军士们的生产能力将有可能大大加强。

真的是非常意外的惊喜。

这支枪的诞生,意味着陈


状态提示:第76章 单兵立体战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