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汉末屠家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荆州五氏

徐庶笑道:“主公切勿妄自菲薄!这是鹿门山众人讨论之后,得出来的一致看法,绝无夸张之说。何氏虽然年不过百,但是经营南阳这十年以来,驱逐黄巾反贼,保境安民。大力发展农耕与商业,鼓励生育,吏治清明。别说是在荆州,就是在整个大汉,都是首屈一指。周边郡县但凡出现天灾人祸,第一反应都是想尽办法获得路引,往南阳郡迁徙!实在不行就以流民身份逃入南阳,免费服役三年以获得南阳户籍!”

“我靠!南阳户籍现在又这么火热吗?”何咸心中犹有些不相信,转头望向李严。

李严谋略不算出众,但确实内政的一把好手。他精准地把握到了何咸“超强思想”中的核心,利用黄巾祸乱之后,南阳郡世家宗族势力最弱的时候,调动百姓的力量,增强官府威信,把南阳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且,探索了”人民公社“与”世家地主“共存的南阳模式,不断吸引流民,开垦荒地,增收粮食,发展工业,教化子民,推广医疗,南阳郡在汉灵帝的宠溺和大将军何咸的庇护之下,俨然成为了大汉的特区!

李严手持一本南阳造纸厂出品的账簿,自豪道:”主公,徐公子所言基本不差!且不说其他,光论人口一项。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先帝登基之时,荆州七郡有过一个统计,户九十万户,人口四百五十余万;南阳户二十六万,人口一百三十余万。此后南阳连逢大疫,黄巾贼乱,百姓病死、饿死、战死则众人。及主公平定南阳黄巾之乱后,属下为丈量土地,均分劳作,做过一个人口普查。南阳户15万,人口不及八十万。现如今,五年过去,南阳户籍重新增加至三十万户,人口超过一百三十余万。据属下打听得到的数据,其余六郡总计不足四十万户,人口不过二百余万。“

从李严的人口数据比对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南阳郡的人口在这几年的增长势头之猛。

从东汉末年一直到三国结束,晋一统天下,中国的人口一直处于大幅下降的状态。蜀亡时,户28万,人口94万,带甲将士10万2千,占全数九之一。吴亡时,户53万,人口230万,内兵23万,占全数十之一,吏3万2千,后宫5千。魏平蜀时,户66万,人口440万。三国总计户140万,人口776万。从五千人多万人口,一直下降七百多万,十去其九,可见当时天灾人祸之烈,百姓生存之艰苦。

何咸长身而起,对着李严深鞠一躬道:“这些年来,辛苦方正兄了!”

李严赶紧回礼道:“主公谬赞了!南阳大冶乃是主公的功劳!有主公与诸位将军不断地领兵作战,南阳才能获得今日之特殊地位。有文祥、魏和两位大人不停地肃清郡内之流寇盗匪,南阳百姓才能安居。有李风、王笑笑两位大人不停地教化百姓,感化黄巾降卒和外郡流民,南阳粮食才能丰收,经济才能发展。有司马先生主持水镜书院,并在各县设立县学和蒙学,南阳教化方能大开。有仲景先生广教医术,培育医者,南阳百姓方能远离病苦,健康生活……南阳的一切,是诸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严不敢贪功!”

“恭喜主公!麾下有如此多的能人异士,团结一心,为百姓、为大汉谋福利!”徐庶由衷赞叹道。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众人站起来符合道。

“方正说的对,南阳能有今天,皆因在座诸位的努力。本将曾有一个梦想,希望乱世不会来临。但现在看来,乱世已经不可阻挡。但愿在我力所能及的管辖范围之内,能给百姓保留一块乐土,能够大汉留下一脉火种!”何咸有些动情感慨道。

“如此说来,主公更加不能放弃荆州,荆州其余七郡的百姓还等在主公去护佑呢!”徐庶笑言道。

何咸呵呵一笑道:”刚才说到荆州五大世家,我何氏因为南阳人口众多的优势,勉强算是一家。那么其他的四家又是什么情况?“

“蔡氏,乃荆州望族。世居南郡襄阳县,现在的家主姓蔡名瑁,其姑母乃前太尉张温之妻。黄氏,江夏望族。现分两只,一支还在江夏,乃江夏郡守黄祖;另一支迁居南郡襄阳,家主正是月英小娘子的父亲,黄彦承先生。蒯氏,世居南郡中庐县,家主蒯良,与其弟蒯越皆为才智超群之人,主公若能得到蒯氏兄弟的效忠,治理荆州易如反掌。”

“还有一个向氏呢?”何咸继续问道。

“向氏也是南郡襄阳人,虽不及蔡氏显赫,但是家学深厚。现任家主向朗,算起来还是主公的师兄!因为向朗年少时曾经师从司马先生。其弟向宠,如今也在鹿门山求学,是庶的学弟!”

“这么说来,黄氏、向氏与我南阳关系匪浅,如果主公出面,应该会得到他们两家的支持!”李严道。

“蔡氏与我黄氏互为姻亲!蔡瑁的大姐,正是月英的大母!”黄月英补充道。

大母,也就是正妻的意思。黄月英的母亲有异族的血统,所以只是黄彦承的小妾,在黄氏没有地位。但所幸黄月英自幼聪慧,尤其在机关算学一道非常有天赋,故而深得黄彦承的喜爱。

汉朝就是这样,世家之间通过相互姻亲,结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以备遇到苦难之际,能够相互援助,互相守望。

这个蔡瑁在汉末荆州,也算响当当的人物。刘表单骑入荆州之后,娶了蔡瑁的另一位姐姐,生了一个儿子刘琮。蔡瑁作为刘表的小舅子,一跃成为刘表之下的荆州第二号人物。在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七章 荆州五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