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诛明>第二十七章 不是正道

朱达对“教门”这个词完全陌生,他第一想到的是和尚道士,可白堡村这边唯一和神怪相关的就是村头的土地庙,已经破败的不像样子,只有老人偶尔还会去拜下,而和尚道士这种出家人,虽说在白堡村看到过,可次数实在有限,这里太穷,出家人懒得过来。

按说自己陌生,说明父母和乡亲们没有提起过,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太熟悉的事物,可向伯说出这个词之后,父母的脸色都是大变,母亲朱王氏更是急忙说道:“小达,那个道人的事千万不能和外面说,要是被外人知道了,是要招来大麻烦的!”

看着朱达还有询问的意思,没等他父亲朱石头开口,向伯很是严厉的说道:“不要打听什么,该知道的早晚会知道,那个道人没和你说他的来历,就是怕给你惹来杀头的罪过,明白吗!”

气氛如此严肃,朱达也只能将心中的好奇压下,连忙点头答应,那边向伯警告朱达之后,又颇为郑重的对朱家父母说道:“请二位放心,老汉晓得轻重,这话不会和外面乱说乱传!”

这野道人的话题让本来和睦放松的气氛烟消云散,大家也没心思继续多聊,简单吃过就是散去,朱达跟着父母一起回家,路上甚至没有闲聊,到家父亲朱石头才又是警告一番,朱达这才明白,敢情父母在路上什么话都不敢说。

临睡前朱达倒是能猜到一二,“教门”十有八九和谋反之类的大罪相关,要不然就是官府对“教门”查禁的很严,想想那二十多年人生的见闻,也很容易想明白,在炕上他很是感慨,这个村子看似浅薄闭塞,可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自己不知道,因为父母长辈觉得要保护孩童,或者觉得没必要和孩童说这么细,但这些信息对自己很有用......

往日里就在思考和总结中迷迷糊糊的入睡,可今夜怎么都睡不着,村里时不时有哭声传过来,虽说不是出远门,可家里人耗费粮草要远离一个月,很多人家还是不好受。

朱达倒是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对于白堡村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出村过夜都是个大事,很多人连邻村都没去过几次,更不要说几十里外的怀仁千户所,朱达一方面觉得能理解,一方面又觉得不可思议,这几十里的距离,当年不过是他越野跋涉一天的路而已。

第二天村子里忙成一团,李总旗喊了几户人家在村里收取分摊的粮草,昨日大家想明白归想明白,一旦真要把粮草交出去,少不得算计吵闹,朱达早早的去了向伯那边,路上和村民相遇,他笑着打招呼,对方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倒不是拒之不理,而是有些不知所凑,尴尬一笑就擦肩而过。

昨日里朱达侃侃而谈,给大家把一切都谋划好了,大家都觉得这是和李总旗差不多的人物,但面对面一看却是个十二岁的少年,想要客气敬重表达起来又尴尬,也只能笑笑过去。

朱达对这等态度根本就不在意,他现在只是想把武艺练好,到了向伯家之后,朱达本想着帮忙做活收拾,却被向伯先考校昨日的刀术,让他演练一番,然后校正了几个错处,又是一遍遍的重复训练,和昨日初学相比,今天已经有些枯燥了。

“沉住气,别觉得烦,老汉我当年也觉得无趣,在鞭子棍子下面练下来了,等上了战阵才知道有用,这累这苦算什么,能保住命才最要紧!”向伯其实并不那么沉默寡言,絮叨起来也很让人心烦。

不过今日上午的练习,却比昨日提前了半个时辰结束,向伯就放着朱达带领周青云去河边拣鱼和锻炼身体,朱达对这个有些纳闷,心想没道理第一天就觉得自己的锻炼法子有用,不过这个做法是对的,照着执行就好。

等两个人跑出村子一里多地,朱达偶然回头,看到向伯正站在村口望向这边,朱达抬手挥了挥,向伯根本没有理睬,但这还是让他很感动,觉得心里很暖,师徒关系才两天,但这关心是确实的。

水坑里没有鱼了,有两个水坑应该是确实没有捕到,但其余的水坑倒像是进去鱼然后被人捞走,而且捕鱼坑还被人祸害了,倒是孩童少年们的做法,看到这一幕周青云气得火冒三丈,咬牙切齿的说道:“咱们藏在一边,看看谁过来折腾!”

“河又不是咱们的,管得着吗?”朱达回了句,这个结果本就是意料之中的。

不管是自家还是向伯家,鱼的存量都够几天吃的,当然,这主要是周青云那天用弓箭射鱼的成果,一时间也不太着急,不过,当初和向伯谈好的拜师条件就是要捕鱼,这个事不能不重视。

“把这几个水坑填上,丢几块大石头进去就行!”

虽然没有鱼,但朱达也没有就这么丢去不管,和周青云将几个捕鱼坑都彻底的破坏掉,他不知道接下来还有没有鱼进来,但对方就这么瞎折腾,就不能放任对方糟践鱼的资源了。

“师父,我要几根很长的生丝,几根细长的竹竿,能有一丈长最好,还要几根缝衣针。”回到向伯家之后,朱达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但他说出这些的时候很是忐忑,山西大同是大明北地了,这里没有竹子生长也不会有蚕丝,这两样买起来怕是不便宜。

“买这个作甚?”

“做个鱼竿来钓鱼!”

生丝坚韧可做钓线,缝衣针烧红了砸弯做鱼钩,竹竿则是鱼竿,这就是很简陋的钓鱼竿了,简陋归简陋,但钓夏米河里面的鱼足够了,这个可比捕鱼坑有效率的多,而且可以抓


状态提示:第二十七章 不是正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