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第四十一天。
送走杨平威一行人,众人又一窝蜂似的涌向公示栏,他们昨天就得到通知,今天有一项政令要宣布。
等人都赶到公示栏处时,发现那儿的空地上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几件工具,有像尺子的长木条,有像秤砣的铁疙瘩,还有几只木桶和升子。
齐预已经站在公示栏前等了有段时间,只见其拿着一只铁皮喇叭,将其举到嘴边,说道:“肃静!肃静!”
自从公示栏立起来的那一刻起,齐预就有了这个新职位——政策宣讲人。
他今天要宣讲的就是李康和文教司经过几天的“探讨”才确定的全新一套“度量衡”。
除了单位名称是采用的赵嗣业等人的意见,其他的进制之类的全是李康的意思,接近于现代单位。主要是古代的单位进制太令人蛋疼了,一斤十六两,一两二十四铢什么的也不知道是哪个脑抽的家伙想出来的(说不定人家当时还是根据五行八卦阴阳轮转推算出来的呢)。
度量衡中的度指的就是长度单位,李康没有采用米、千米这样的现代单位,照旧采用了里尺寸分这四级旧式单位,且1里等于500尺、1尺=10寸=100分。
别看名字虽然和古代相同,其所表示的长度却不同,“尺”被李康强制挪移到“米”的长度。而且为了确定长度,李康直接从系统那兑换了一米、一分米、一厘米长的青铜长条各一根,然后作为标杆让木匠打造对应的一尺长、一寸长、一分长的尺子就行了。
齐预一边叙述着新颁布的长度单位,一边拿着桌子上的几把木尺介绍着,说完长度单位,齐预给众人一段时间消化后,接着开始介绍“量”。
“量”指的是容量单位,在古代这种单位特别复杂,有好几套班子。其专用名称有石、升、斗、斛、豆、区、釜、钟、圭、抄、撮、勺、合以及溢、掬等。李康在其中筛选了一番,最终只选择了石、斗、升三个最为人熟知的单位,进制采用的是十进制。而且,李康还由此引申出体积单位,用的是立方尺那一套,并规定1立方寸=1升。当然面积单位肯定也被顺势提了出来,将亩和顷的大小也一次性确定下来,最后是1亩=500平方尺,比市亩要小,1顷=1000亩。
放下手中的木桶和升子,齐预接着拿起放在旁边的秤砣,用手掂了掂,笑道:“这一个大秤砣就是一斤重,小的一个是一两,都是采用的新制。以后‘半斤八两’该是半斤五两了。除此之外,一两当五十克,而两千斤,也就是一克当一吨。都记住喽。”
没错,李康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加上“克”和“吨”。“石”已经被用于容积单位,不再适合做重量单位,而“钧”“铢”之流本就小众,人们的接受承度跟“克”和“吨”差不多,但李康自己更愿意使用熟悉的“克”和“吨”,所以他果断加了这两个单位。
度量衡的单位全部说完,齐预又强调了一条新规定,凡是在单位前加一个“公”字,即为翻倍,比如1公里就是2里,1公升即2升,1公斤等于2斤等等。
随着新的度量衡的强制推行,开始几天,大家还会因为不习惯而有些混乱,但时间一长,再加上度量工具的普及,潜移默化之下,渐渐的也就习惯。
而带来的影响是可喜的,李康不需要每个数据都要在脑中大致换算一遍,建造司和将作司也杜绝了零件尺寸弄错的情况,新安镇的发展在稳步前进。
接下来的十几天内,基础民房全部完成,加上第一批十栋,总共二十八栋,比预计的还多了三栋。
而新的军营也完工大半,过渡校舍、医院、食堂因为李康的特递关照,也相继完工,剩下的主要是文武官员的“私宅”了。
但这些肉食者们对自己的私宅都是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
但你要说他们因公忘私那就太抬举他们了,人家的眼珠子都盯着李康赏赐给杨平威和冯文瀚的“小洋楼”呢!
别说他们了,连李康自己都眼馋,谁知道系统所给的木刻愣木屋那么有卖相,如果不看内在的话(主要是系统小楼内通电通水),比系统小楼还漂亮,还舒适,两层,人字顶,明瓦,玻璃窗,上下共八间房间,内部铺有地坂,外墙上刷有清新的油漆,门前有回廊,且自带种满花草的花园,最令人无法直视的是花园里还有两架秋千。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看看咱们自己造的木屋,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
李康后悔不已,只能盼着商队回来,等荷包鼓了之后再买几栋,让他们合住。
商队在出发十五天后平安归来,同时也带回来了比第一次更多的收获,狠狠的往“新安镇”这台发动机里灌了一大桶油。
除了足足二百五十多斤的黄金和十二块能量块,同时随队回来的几斤种子更是让李康喜出望外。
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粮食种子,是土著们自己留作明春播种用的,因为商队第一个接触的东陵部落不事耕耘,所以这种粮种直到现在才被杨平威他们发现,好在现在也不晚!
只是下次商队出行,就会又多了一项重要任务,尽可能多的搜集这种种子,越多越好,不设上限,且是长期任务。
……
资金链达到前所未有的两万多,变身万元户的李康先是兑现了承诺,将平真琦队的十套军装发下,不仅如此,所有军队的军装也一并解决了。
现在黄金足了,再搞特殊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