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柏毅穿越到二战时期的德国,提出静电近炸引信用在普通的高炮炮弹上,绝对会招致一堆德军将帅的反对,只因为这种堪比杀手锏的装备,要用也应该用在更尖端的武器中,不然怎会体现杀手锏的价值?
正因为如此,静电近炸引信刚刚诞生便被德国有意无意的雪藏起来,加之最终战败,使得静电近炸引信这颗明珠彻底的沉沦在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光环之下,没办法,正如斯大林的那句名言,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武器装备也一样,哪怕是并无大错的静电近炸引信也不得不在整体战败的沮丧中,逐渐被人遗忘……
好在柏毅前世读大学时,曾经对引信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找来不少相关书籍细细研究,终于在某部不知名的军备史料里找到有关静电近炸引信的出处,正因为如此,当数日前,总后首长莅临白云厂,并找到他询问有什么好方法保障后勤物资能够穿越美军的空中封锁线运抵前线时。
柏毅第一时间便想到将静电近炸引信应用到高射炮弹之中,不仅仅是因为这种引信简单、实用、符合中国现有的即使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手上有一批甚至此道的德国军工专家。
只不过虽然明白有这批德国专家在,静电近炸引信的研制生产并不是问题,但柏毅却没有亲自开口,之所以如此,无外乎他一开口,斯图腾贝格必然会把相关的研制工作一股脑的丢给他。
阿尔弗雷德·卢克和冯·莱曼学生的buff光环可不是那么好顶的,柏毅至此一路通畅的同时,免不了有些副作用,而斯图腾贝格等一众德国专家们时不时的求教,或是干脆将难解的技术瓶颈直接丢给他去攻克便是副作用中最令人头疼的。
静电近炸引信说难不难,只要通晓其中的原理和电路,自然迎刃而解;可说难还真不容易,因为那套电路对柏毅这个穿越者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对其他人却是犹如隔了层窗户纸,根本看不透里面的东西。
而那87名德国专家中只有几个有引信研制的经历,但却不是最核心的一流专家,充其量不过是助手级别的存在,或许听说过静电近炸引信,但想要他们短时间内攻关出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正因为如此,若是柏毅贸然开口的话,斯图腾贝格估计二话不说,直接又把皮球扔给柏毅,然后将那两个从事引信研制的德国助手派过来,以“协助”的名义,将德国这款经典的近炸引信重新学到手。
若是平时还好,双方互为补充,共同进步,但关键是总后首长已经向军备首长强势推荐了他,并很快达成了交换共识,当他得知总后首长和军备首长之间关于他自己隶属关系的转换后,柏毅当时就傻了眼。
对此,总后首长只能对他报以同情的一笑,温言安慰道:“我以后主抓国民经济,至于军工发展则会逐步交给军备首长,你有什么好点子就直接跟他说,那老家伙脾气是大了点,但还是听得进意见的!”
两位老大就这么完成地盘的划分,他这个做小弟的,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改了堂口,柏毅自觉位卑言轻也就不说什么了,关键是军备首长这位新老大,还真如总后首长说得那样,对意见那叫一个从善如流。
刚从总后首长哪里得知他的不成熟意见,便直接给总后首长打了个电话,只有一句话:“让那个叫柏毅的小子赶快过来,我这里是没辙了,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他要是能行,我全力支持!”
就这么直接,就这么霸气!
于是乎,柏毅带着浓烈改行当兽医的冲动,接受了军备首长那个名为“命令”的大麻烦,既然大麻烦缠身,柏毅自然不可能李辉斯图腾贝格这种死缠烂打的小麻烦,于是写了一份静电近炸引信的技术要点给陈耀阳,让他去找斯图腾贝格。
当然,在此之前柏毅还是给了斯图腾贝格大大的好处,开展通用机枪和火炮的预研便是柏毅送给斯图腾贝格的礼物,想要恢复德国军工产业,不把当年德军经典装备吃透怎么能行?
更重要的是,柏毅还透露了几种稀有金属的勘探情况,相比于技术上的温故知新,斯图腾贝格更看重资源上的合作,因为他很清楚,几年后返回德国,他就能够利用今天结下的人脉,获得中国的基础矿产,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整个专家团队,乃至整个德国都有着无法言喻的好处!
柏毅可谓是挠到了斯图腾贝格的痒处,也正因为如此,当陈耀阳找他时,尽管知道自己又掉进柏毅挖的坑,不过想想日后能获得的巨大利益,斯图腾贝格还是咬咬牙忍了。
于是白云厂很快组成联合攻关组,得益于柏毅留下的文稿和德国专家丰富的经验,静电近炸引信进展的很快,等柏毅离开新义州,乘火车南下平壤时,联合攻关组已经开始静电近炸引信的试验模拟测验了……
接到这个消息,柏毅尽管高兴,但还算镇定,姜振海却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的在车箱里来回走,尽管因为得不到无线电近炸引信有些小失望,但静电近炸引信减轻未来后勤压力的事实却是板上钉钉的。
只要是个后勤军官梦寐以求的就是用最轻的保障资源,令一线部队取得更大的战果,如今的静电近炸引信便能实现这个目标,别说是姜振海,就连位于平壤的军备首长都为之兴奋的难以入眠。
然而这种好心情,刚一到平壤就被一个坏消息彻底打得烟消云散,因为数遍整个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