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暂时中止,诸葛亮等人也没有闲着,各自拜访长安城中说话有些份量的权贵,希望可以从这些权贵的口中知道一些对我们来说有用的消息。只是可惜礼物送出去不少,可真正有用的消息却一点都没探听到。尤其是诸葛亮等人所提的请求,那些被拜访的人是直接摇头,当场拒绝。不过拒绝归拒绝,该收的礼物倒是收的很痛快。诸葛亮等人不知道,这些权贵之所以敢放心大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收礼物,那是因为事先刘协已经跟他们打过招呼,到时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的结果。
在权贵那里的连连碰壁,让诸葛亮的心情有些糟糕,这一日从杨彪府上出来,诸葛亮没有立刻返回驿馆,而是带着随从在长安城里闲逛,想要借此散散心,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这次的谈判。
走着走着,便到了午时,眼看着到了饭点,诸葛亮也没回驿馆的打算,带着随从就近找了家饭馆,打算用罢了饭后再回。
随便点了一些酒食,诸葛亮坐在靠窗的一张桌旁等着酒菜上来,耳边就无意中听到了一个消息。这里就是一家普通的饭馆,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与诸葛亮邻桌的就是两个匠人。如今在大汉,士农工商之间的界定已经变得模糊,不是说你做了商人就一辈子只能做商人,若是想要改行做农夫,那只需要到官府报备,得到许可以后便可以改行。
与诸葛亮邻桌的二人应该以前就是农夫,只不过后来改行做了匠人,这才留在城中居住。二人谈论的当然不可能是国家大事,说的只是家长里短,其中就谈到了最近城里的粮价有不小的上涨。虽然这点涨幅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所需,不过也因此让其中一人想要攒钱购买一两件奢侈品的时间推迟了。
诸葛亮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件事往心里去,凉州前段时间闹了蝗灾,粮食涨价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邻桌两个人之后的谈话却叫诸葛亮上了心。
“兄弟,依我看,粮食涨价只能说明一件事。”
“哥哥,你知道内幕?”
“哼哼,哥哥我三舅的二表姑的大舅哥的邻居家的六小子在衙门里当差,据他说,最近朝廷正在筹集粮草运往兖州。”
“兖州?那里好像挨着河北,不会是又要打仗了吧?不可能吧?不是听说河北这次也派人来跟朝廷求和了吗?”
“哼?求和?他们也配!我听小六说了,谈判只是什么缓,缓什么之计来着。只要等粮草一到,朝廷大军就会杀到河北,把那个河北的袁熙给拿回京师开刀问斩。”
“是吗?这样也好,迟早都是要打的,越早打越能多过几天太平日子。”
“可不是嘛,你说那个河北的袁熙也是傻,明知道不是朝廷的对手还是死扛,这不是找死了嘛。”
“对对,哥哥说的是。对了哥哥,一会城南好像有人招工,咱们不如一起去试试?”
“我劝你最好别去,南招的是运粮民夫,咱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全家就指着咱们,这要是一离开就是几个月甚至年把,你让家里的那些人怎么过?”
之后哥俩的谈论就不值得诸葛亮去关注了,但哥俩方才提到的缓兵之计,却让诸葛亮有些上心。聪明人最大的优点是想得多,而最大的缺点,也是想得多。有时候明明简单的一件事,聪明人一想就复杂了。而有时本来就复杂的一件事,被聪明人一想,就变得更加复杂。
朝廷在用缓兵之计麻痹各路诸侯,这本就是两个升斗小民的闲侃,压根就不值得去理会。单是这个消息是来自那个七拐八弯的亲戚,就可以明白这个消息有多不靠谱。可凡事就怕细想,联想到朝廷对待此次谈判的态度,诸葛亮越想越觉得像是那么回事。
匆匆吃过了午饭,诸葛亮带着随从去了城南。方才邻桌那两个人不是说城南正在召集民夫吗?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真假。等到了城南,因为此时还是饭点,聚集在此的人并不是很多,但诸葛亮的确看到了一个召集民夫的告示,旁边还有人坐在那里负责登记。
诸葛亮自然不可能自己跑去应征,但人长一张嘴除了用来吃饭外,还要用来说话。坐在那里负责登记的人也是闲的,对诸葛亮的询问倒也没有隐患,承认的确是在召集民夫前往徐州送粮。
虽然送粮的目的地有所不同,但诸葛亮已经无心计较了。对于朝廷的缓兵之计,诸葛亮越想越觉得是真的。河北袁熙,可说是此次谈判的重要筹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河北尚有令朝廷忌惮的实力,一旦让朝廷先解决了河北,那仅凭江东以及荆南,万难抵挡朝廷大军的南下,确保河北的存在,就是在确保自家的安全。
回到驿馆的诸葛亮立刻将顾雍与审配请到了自己所居的西院,将自己方才在城中发现的情况告知了二人。审配、顾雍闻听之后都是脸色微变,二人与诸葛亮相处了一段时间,对诸葛亮的性情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诸葛亮并不是喜欢无的放矢的妄言之人。既然他说朝廷有可能在行缓兵之计,那就很有可能真是如此。
“我要立刻写信通知我主严加防范。”审配扔下一句后匆匆离开。
顾雍没走,问诸葛亮道:“孔明,此事你看可还有转圜的余地?”
“元叹不必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