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大鉴赏家>第一百五十章 香炉

“难怪,看起来有点妖气,不像是正宗。”老黄说道。

“妖气”也是行话,说这件物品有妖气,说明不大对劲。

“马后炮!”

叶秋爽慢慢发现,这个老头好像鉴定能力真的不怎么样,甚至比她还差。亏她一开始听赵天明介绍,还以为赵天明是顾忌她的脸面,可谁知道,原来是顾忌那老头的脸面而已。

老黄也不跟她继续吵,就事论事:“颜色不怎么对路。”

这话,赵天明都忍不住要怼他!装逼过头了吧?

“你又没见过真正的宣德炉,怎么知道颜色不对路?真正的颜色是怎么样的?现在都无人能考究。”

赵天明这话可没有吹牛,第一批宣德铜器出炉之后,一共就上千件,随后的日子里,都没有再造。

传说,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现在,虽然大家经常能在博物馆看到所谓的宣德炉,但事实上,那几乎都是后面仿造的。

“没见过,但传闻宣德炉最重要的就是色泽。我们看到的这两件,不对嘛!都没有雪花金。”老黄嘴硬道。

他的话也没有错,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

之所以色泽那么好,是因为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

从史书的资料上能得知,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

而老黄口中的“雪花金”,就是认为铜中含有金的表现。

有些人认为有些铜炉表面的“雪花金”斑点就是铜质中含金的体现。有些人认为宣德炉若比重超过铜,就一定有金的成分。

而实际上,“雪花金”是一种色斑,不是铜质中含金,因为就算铜中加入金,炼出的成品也不可能呈金和铜分离的状态。

赵天明摇头:“也不好说,后面仿造的,有些精品甚至不比正宗的差多少。”

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

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

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

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据说,真正的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伪造的宣德炉,即使用火培养数十年,一旦脱火,则形容枯槁。”叶秋爽说道。

她这话,也是史书上有考究的,也是古玩界所公认的一个道理。

“它真正让我一开始费解的,还是造型,正宗的宣德铜器,应该都是香炉才对,没有碗。但后面我发现,自己两次都想错了。这两件铜器,它们就是香炉,而不是碗。你们看认真点,就发现底部其实是有足的,但很不明显,加上磨损,让人给忽视了。”赵天明说道。

“这么小的香炉?”叶秋爽惊讶道。

“有什么奇怪?”老黄开口道。

赵天明跟他们解释:“这应该是放在书房的香炉。”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添香夜读书”的意境。

可以说,以前古代文人,其实才是装逼的祖宗。

现在的富二代之类,只能玩玩豪车之类,比起人家古代文人装逼的格调,简直就是小孩子玩泥沙,没有一点内涵。

既然是放在书房的香炉,自然不可能弄得太大,最好就是那种放在书桌上的,甚至随身可以携带的物件。

“我看它,应该是清朝的仿品。清朝的工艺美术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宣德炉仿品制作亦美,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但在造型上与明代相比,惟显灵巧而已。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红、橙黄等。”赵天明说道。

而他们看到的这两件,色泽就是橙黄色的,也符合清朝仿宣的特征。

最重要的,是赵天明还发现一个关键的地方,可以证明那就是清朝的仿宣作品。

“你们看这,有个已经磨损的款识,很模糊,但仔细瞧,就能发现水云居三个字。”赵天明接着说道。

那三个字,本来就小,加上磨损得比较厉害,就更加模糊,不认真看,还真看不出来。

要知道,清朝仿明的仿宣,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水云居”、“风月侣”等的篆书方款。

叶秋爽看了下,果然发现一个痕迹。

如此说来,还真就是清朝的仿宣作品?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两件宣德炉也是很值钱的,二三十万是保守的价。

老黄不得不承认,赵天明这家伙眼力毒辣,专门挑这些小细节。

可偏偏,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章 香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