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喷神>第29章 没有门槛的生意,死法都一样

冯见雄和田海茉缠绵堕落了几天,一扫此前闭关苦读的积劳之气,便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读了研就是好,因为他的导师正是生意上的伙伴刘渊明。

而研究生的生活与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研究生而言,上不上课相对就不叫个问题。只要跟着导师搞研究、完成导师分配的任务就行了。

所以他对时间的支配,俨然比本科的时候更加自由得多。一个学期去学校晃悠的时间不到一个月都没问题。

当然,大部分苦逼型的研究生并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对那些人而言,给导师当牛做马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不但要接导师的私活,甚至有时候要为导师的私生活打杂。

尤其是博士比硕士更严重。

硕士说三年毕业的,基本上都能,表现好的或者有门路的还能提前。

而博士期毕业很常见。导师用的顺手的,希望多压榨一两年廉价劳动力,那么3o岁才毕业都是很正常的。

可惜这一切,都和冯见雄没有关系。

他跟刘渊明之间的关系,俨然是倒过来的,想干嘛干嘛。

刘渊明甚至还曾经反过来讨好地说:“要不,你将来的硕士毕业课题,就做‘论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通过后可直接授予专利权制度的法律风险’?反正你硕士毕业已经是2oo9年7月了,那波水雷论文也差不多是时候引爆了。”

冯见雄当时就接受了刘渊明的好意。

这也就意味着,他这一年研究生生涯,基本上不需要额外在学业上花费多少功夫了。他在知识产权法律界的实操赚钱业务,整理总结一下,就能够直接形成学术成果。

一个人搞学问要研究的东西,跟他在生意场上捞钱的法门,能够如此高度吻合起来,一鱼二吃。

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

在钱塘就这般半闲着把国庆长假过完,又待了一个多星期。

期间冯见雄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田海茉聊起“松鼠果业”在《舌尖》播出后的业绩上扬,顺便也给了田海茉一点生意风控方面的意见。

《舌尖》对切糕的销量帮助还是很大的。

除了最初三天是两三百万的流水,此后国庆长假剩下那两天,也都在15o万左右。再往后一周,也依然保持了每天1oo万,然后才渐渐跌破百万大关。

田海茉算了下账,整个十月份的销售额,妥妥可以有2ooo万,把此前两三个月囤的存货彻底消化完没有问题。

切糕是高毛利的产品,几乎对半开的毛利,哪怕算纯利润都有三分之一多,所以折下来松鼠果业1o月份的纯利润能有六七百万,田海茉个人的分红也能有3oo万。

当然,如果要把资金分红出来,就要实打实在财务上做成利润、然后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了,因此大多数企业家是不会这么干的。只会把资金留在企业里面,只要能控制公司,大不了直接用公司的钱买房买车消费,报销掉。圈子里那些靠资本利得过日子的大老板们,动辄说自己1元年薪,或者只按着最低工资线拿报酬,多半就是这种情况。

田海茉如今创业一年了,财务知识也是自然而然就润物无声地学了不少,这种基本操作还是懂的。

就算她如今在钱塘还挤在蜗居里,连房子都没买,但她真要买房子的话,也完全有办法不把资金从公司抽出来、不做成利润和分红,而直接合理避税避掉。

这些都是后话。

毕竟眼下田海茉都还没想好怎么花这笔钱呢。

是就此抽取一部分资金,用于生活,还是继续,扩大自己的事业?她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想过,要不要让高穗果再投钱,把她家的生产型企业也扩大一些?

如果是搞互联网产业的,那没得说,肯定是继续嘛。

但打造电商轻奢快消品爆款,毕竟还是跟实业挂钩的。而实业的东西,就没那么明显的赢者通杀马太效应了,有时候钱投入过多反而是一种浪费。

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冯见雄从她手头的一些商业情报中,找出了些蛛丝马迹,为田海茉的粗放扩张泼了一盆冷水。

那是国庆长假之后刚好一周的时候,依然是一个周末。

“松鼠果业”的供应链管理工作,从头到尾田海茉都是包给高穗果的。两个妹子分工还是很明确的:高穗果面向供应商和生产,田海茉面向运营、推广和市场。

平时,高穗果的具体工作,田海茉不会过多去过问,更不会随便干涉。

术业有专攻嘛,要“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

不过每到一定的期限,又或者开会的时候,田海茉和高穗果还是会把各自近期的工作、遇到的问题整理下来、互相交流,以便掌握公司的整体情况。

这次,冯见雄就是从高穗果的供应商谈判工作报告中,找到了一条蛛丝马迹:

“茉茉,你看这条。这家一直给你家做和田大枣供应商的新江批商,在上周的谈判中,两次要求加价。还拿出了‘有缺货风险’的提醒。你觉得从这里能看出些什么来。”

田海茉一开始并未往心里去,只是按照惯性思维回答:“缺货加价?这种一般是供应商的谈判策略吧,见我们大火大卖了,扩大产能,他们也想趁机分一杯羹?也有可能是当地今年秋天的枣真的要歉收减产?”

冯见雄持重地说:“不可不防。是不是真的歉收减产,这还不好调查么,找些当地的农林管理部门认识的人了解下不就好了


状态提示:第29章 没有门槛的生意,死法都一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