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雷霆战将>第九百三十九章 雷剑不行了(二)

雷剑所说出这些叫大家非常震惊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最新行动计划,是八路军在八月二十日突然发动的百团大战破袭战役,在强大的破袭战役中,很快摧毁日军华北重要交通线,给敌人造成非常大的重创。

日军华北方面军遭到八路军百团大破袭,打的敌人措手不及,一时陷于慌乱之中,根本没有组成反击力量,尤其是作为重点破袭的正太路沿线,据点中的小鬼子还没反应过来,有的在睡梦中被击毙,有的窜出被窝赤身端枪仓促应战。

守备正太路东段的第四独立混成旅团的片山旅团长,对前线传来的求救电报毫不理会,自认为由日军沿铁路线布防,八路军所采取的破袭与往常一样,只不过又是在小打小闹,根本不会搞出大动作。

如此大意的片山旅团长,两三天内接连收到求救电文,并上报正太路遭到大的破袭,这才惊慌起来,马上派兵增援,并向一八零师团日野师团长报告。

整个以正太路为破袭中心的百团大战,所波及到的华北七,在一夜之间,遭到八路军勇猛的破袭,动用如此多的部队及地方军民配合,华北交通线几乎处于全面瘫痪。

日军指挥官的骄狂和大意,导致铁路沿线的桥梁、涵洞、车站、通讯设施,以及沿线重要的资源基地,在八路军强大攻势下,所造成日军的惨重损失,激起岛国日军陆相东条和参谋长杉山的愤怒,从岛国传到驻华北方面军的追责电报,一封接一封。

其岛国国内军界对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称为‘支那事变’,命令日军华北方面军“不要单纯考虑正面战场与支那军作战,通过这一‘支那事件’,要确立以北方为主的方针,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策略,打击八路军的要害,收复失地,构筑据点渗透八路军根据地为要务。”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这个阴险狡诈被称为日军军阀三杰的冈村宁次将军,面对八路军在敌后对日伪军进行英勇作战,杀伤大量日伪军,并在日军势力范围内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和山东四大块红色抗日根据地,而且八路军开辟的这四块根据地的存在并在全面实施巩固,成为冈村宁次司令官心目中的心腹大患。

冈村宁次将军在积极应对八路军百团大破袭的同时,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在会议上酝酿并掀起对八路军实施多次‘治安强化’运动,以摧毁八路军正在全面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打压抗日军民的斗志,巩固敌占区的白色统治。

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国内强硬军国主义势力的高压下,本来就对侵华抱有野心的冈村宁次司令官,集中侵华日军兵力百分之六十四以及全部伪军,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最为疯狂的大扫荡。

为了清剿华北的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控制整个华北,又从华中、华东调回第十七、第三十三师团,此时驻防华北日军兵力已达到十一个师团另十二个独立混成旅团,三个航空旅团,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人,其目的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实施凶狠毒辣的进攻。

雷剑根据穿越前的史料记载,在头脑中再次简单的还原,将当前的形势做了简要说明,紧接着说道:“同志们,刚才小邱回来报告驻防阜平城的日军正在快速集结,并动用汽车、摩托车和战马,就连炮兵部队都在集结,这说明据守阜平城的片山旅团已经接到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命令,大部队即将离开阜平城,向......。”

“这太好了,只要小鬼子撤出县城,我们就不用再躲在阴暗潮湿没有阳光连喘气都困难的坑道里了,最起码可以走出来活动活动腿脚晒晒太阳,你们可不知道,我被调进坑道,就没把我憋死,现在还感觉浑身都发了霉,难受的要死。”

雷剑看王晓亮听他这么一说有些得意忘形,雷剑马上沉着脸说道:“王副团长,咱们还不能高兴的太早,日军片山旅团接到的命令,马上离开阜平向平西一线集结,与日军第一军团、第一一零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以及临时混成旅第一零一旅团等各一部会和,分十路扑向平西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三坡,分进合击。

大家不要认为据守阜平第四独立混成旅团的大部兵力撤出县城,我们好像就没有危险,我要告诉大家,敌人留在城中松本联队一部近千名的鬼子,会更加疯狂的对城区实施残暴的镇压,对隐蔽在坑道里的八路军所采取的狠辣手段,会更加令人发指。”

王梓铭听雷剑这么一说,不仅心中一凛,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可又一想,鬼子大部队调动,只是侦查员小邱刚从外面跑回来报告,也只说了一些大街上出现大批鬼子集结,根本就没往深里说,可一直躲在坑道里好几天的雷剑,在没有任何上级下达的命令和外面传递进来的情报来源,他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又说的这么详细?

他再次看了因说话太多已极度虚弱半闭着眼的雷剑,王梓铭摇头在心里再次自问道:大家都说雷剑能掐会算,刚才说的这些听起来有鼻子有眼,连部队番号、留城兵力,就连日军第四旅团的行动路线和任务都说的清清楚楚,这、这娃子难道真的是个神人,真的就能掐会算?这也太叫人、叫人无法想象了。

王晓亮听雷剑说出这番叫人质疑的话,心里很坦然,一点都没有怀疑的问雷剑:“雷团长,你说的这么仔细,那咱们下步应该怎么应对留在城里鬼子所实施的暴行?”

状态提示:第九百三十九章 雷剑不行了(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