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大唐往世书>第018章 软硬兼施
道那是什么东西。石墨想要拿来写字,就得在砚台中好好研磨,而且写出的字迹比较浅淡。

好处就是也不会像松烟墨一样氤得那么宽了。不过此时但凡有些身家,都会选择方便清晰的松烟墨。它的颗粒更细,可以进入纸张或者绢帛的纤维深层,从而保存得更久而不褪色。

徽墨等名墨要到晚唐才形成,而以烟墨重新加胶压成的墨块开始流行后,与之配套的具备合适粗糙度与较低硬度的各种名砚也才相继出现,是以此时的张三哥讲解中并未提到这些内容。

他收集的砚台,多是些天然高硬度矿石打磨,或者名窑出产的陶瓷制品。

松烟墨的成本很高。一盒临近州县生产,不加任何金银粉末或者香料的墨粉,需要五十钱。而使用最常用来抄写的小号兼毫笔,誊抄一本论语(11750字),可以用尽三盒墨粉。

纸最好的是宣城纸,全部由青檀树的树皮纤维制成。加入猕猴桃藤熬煮的汁液作胶质,历时一年自然漂白,所得纸张柔韧光滑,不易被墨迹浸透。因为产量很低,价值不菲。

舒珲这下有些明白古人写书信,为何大多惜字如金了。每个字都是钱啊,若是手头不够宽裕,当然要想尽办法缩减几个字。

想到要绞尽脑汁去控制字数,舒珲仿佛又回忆起了当初各种评论被140字的长度限制所支配的恐惧。

就张三哥自己而言,每月需要消耗四盒墨粉。其中虽然也有偶尔灵感爆发,便写几个斗大的艺术字浪费笔墨的因素,但更多时候还是誊抄经文、练习书法、试做策论等士子常规用途。

再加上每次用完笔,需要将上面残留的墨汁洗净,方便下次用笔时更好吸墨,等等开销也是不小。据张三哥自己估算,如果剔除他的兴趣部分,而只为科举的话,每月在笔墨纸三者上的用度也要近三百钱。

“既然纸张上面需要有足够的胶纸才不会氤墨,纸上面加胶多浪费,为什么不直接加到墨里面?”舒珲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张三哥对舒珲如此清奇的思路也是颇为无可奈何:“加了米汤都写不动字,更别说加胶了。而且用不了几次,笔便会坏掉,反而更加费钱。”原来这些思路,早就有人探索过,而且发现此路不通。

舒珲听到这里,却有了自己的计较。毛笔写不动字,不代表别的笔写不动啊?

看来有必要将硬笔这件秘密武器祭出来了。硬笔可以写更加细小的字,节约墨水,而且可以使用更加粘稠的墨水,不如毛笔一般挑剔纸张。单就记录这种用途而言,它显然要比毛笔更加优秀。

而至于说士子科举,虽然不全是书科(专门考书法),但也会考察学生的书法造诣。

毛笔在很多方面也具备自己的优势,士子在某些正式场合也不得不用到毛笔书法,所以还要考虑怎样节约这部分的练习成本。

舒珲不禁想到当年每一名被家长或者老师逼着练习毛笔字的苦孩子收到的第一件礼物,不是毛笔字帖,也不是笔墨纸砚,而是——水写毯!

见到舒珲不再发问,张三哥便问舒珲想要题几个什么字。舒珲想了想,眼前一亮,脱口道:

“恩威并用,软硬兼施!”


状态提示:第018章 软硬兼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