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昼短,才过申时日头已经西斜,正是下郭人口和村民出城的时候。逆着人流,马车缓缓停靠在了进城不远一家正街上的店铺门口。
店铺为二层小楼,在门楣处悬挂一块黑色匾额,上书“雷氏琴行”四字,便是此行目的地了。
舒珲三人下车,因为道路足够宽敞马车便留在原地等候。琴行的学徒见到舒珲等人,连忙放下手上打磨的木胎迎了出来:“几位贵客,里面请。”还有名学徒则前往后堂告知主人有贵客登门了。
趁着学徒推荐销量最好的几款琴式的功夫,舒珲扫了一眼店内,发现此地除了古琴,其他乐器一概没有,不禁点了点头。
术业有专攻。舍得投入时间而专精一行,无论如何都能取得一些成就。况且雷氏制琴有术,到如今已经有了上百年的传承,几代人的积累,想来底蕴是非常深厚的。
在后世,唐代巴蜀雷公琴可谓赫赫有名的琴中珍品。虽然此时雷氏最耀眼的几名制琴大家尚未出生,然而雷氏琴行对制琴一道的造诣也是当世鲜有人能够匹敌的。
“红鱼,你觉得哪把琴最好?”舒珲决定听取内行人士的意见。
“少爷,奴婢觉得都差不多呀。”红鱼眨了眨眼,其不靠谱程度刷新了舒珲对她现有琴艺的认知——怕不是弹出来只能听个响吧?舒珲颇为忧郁地想道。
正巧见到此地主人雷老板随着一名青涩的学徒从后堂出来,那学徒还边走边小声道:“爹爹,几名贵客为首之人是一童子,身着绯袍,来历非凡,堂兄正在招呼他们。”
“果然是家族企业啊!”舒珲无语地看着那雷老板父子向他们见礼,随口问:“雷大师,你这琴行里最好的琴是哪一张,快拿出来给我们瞧瞧。”
至于“老板”这个称呼,却只能在心里想想。在舒珲的认知中,那可能是一个外来词汇,也可能是后世从某些民间典故演变而来。如果是外来词汇,那么此时连它的词源语言都还没有出现呢。
那雷大师矜持地笑了笑,眼光掠过满楼摆放和壁挂的古琴,用一种向邻居谈论有出息的儿子时才会出现的骄傲语气说道:“我这里的琴,件件都是精品,每一张都能演奏出自己独特的韵律。”
不过他倒是很快反应过来不能跟贵客多说废话,于是又接着说:“但其中也有几张是运用了难得一见的上好木料,加上祖宗庇佑,上天成全,合成的琴品质确实要更胜这楼里摆放的一筹。”
然后他便伸手向后堂一引:“几位贵客请随我来,连二楼的精品也无法与之相比的最好几张琴平时却并未放在外面。而且,其中有一张前几日才合琴,今日是良辰吉日,鄙人正准备为此琴上弦。”
舒珲听着雷老板的介绍,跟着他便跨进了内堂。反正他不差钱,除了真金白银外,背包里面还有前几日用召唤祭坛将他三年间收藏的各种宝石用黑暗庇护切割和打磨出来的各种珠宝再召唤得到的一公斤复制品。
而这,仅仅是他利用三分之一系统能量一次性召唤出来的宝石总量十分之一不到。
而一张没有历史人文底蕴的琴,哪怕再优秀,它也只是一件乐器而非古董。按舒珲估算,若不计那些镶着玉片的瑶琴或者以黄金珠宝作琴徽的奢侈品,而只以材料和工艺来衡量一张琴的价值的话,不会超过五千钱。
毕竟这已经是相当于近百亩良田一年的全部产出了。
后堂中还有很多半成品,其中最多的便是正处在合琴阶段,顶板和底板用漆胶粘合,包着草纸用麻绳紧紧捆扎在一起的琴胎了。
毕竟斫琴一道,说起来风雅,但也就是木匠活而已。其他步骤,旁人虽然不知原理,但看着成品,便也能逆推出八九分精髓。
惟独这合琴步骤,所用漆胶是不传之秘。旁的木匠看了,等他依葫芦画瓢合出来的琴即使能用,也无法兼顾耐久与耐听。
穿过晾晒琴胎的游廊,进入后堂中一间围着只有成人一半高,正好到舒珲鼻子的矮墙,三面通透方便采光的工作室,便能看到有一张已经上好漆色的灵机式琴体正放在案上准备上弦,旁边还有一张已经完工的琴。
雷老板领着三人直接绕过这里,进到了后堂内他的居室,最好的几张成琴便安放在他居室内日夜看顾,生怕受潮受蛀。而实际上,制作精良的琴哪有那么脆弱,这跟后世很多人喜欢手机贴膜却是差不多性质。
雷老板小心翼翼地从一面架子上捧下几张琴盒,对着舒珲三人一一打开介绍:
“这张‘焦唇’,乃是仿制东汉蔡邕[yong]‘焦尾琴’所作,将梧桐木放于烈火焚烧,听其声响而决断木质优劣,是鄙人年轻时的作品。从那以后,便再也没有行此铺张之事了。”
雷老板有些缅怀地摩挲着一张琴首处有些焦黑缺损的混沌式蚕丝桐木琴,不知是想起了这张琴的出世还是在怀念自己的青春。
拇指在少商拨出一个散音,在舒珲的感知中整张琴嗡嗡振吟了十几秒才完全无法听见余响。雷老板将焦唇琴放到一旁,又从另一个琴盒中捧出把笔直的琴来。
“这张‘怀夙’,是按古籍中所载‘绿绮’汉琴所制,不过只有外形相仿,琴高与龙池凤沼都是按照仲尼式打造的。”
同样轻轻一拂,一声不同于之前焦唇的清亮之音扩散开来。
“之后鄙人按照这张‘怀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