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大唐往世书>第008章 治愈光环
则,奴婢便负责誊抄,所以读写都会。”

看来这红鱼是长孙氏的心腹?自己的面子还是挺大嘛。

舒珲看了看书架上摆的几本当今科举范围内的经、史、礼等书,撇了撇嘴,放弃了让红鱼看书解闷的想法。

这是前几日袁天罡找来让他对照发音用的。通读这几部,就靠死记硬背,脑子稍微正常点便可在唐初混个明经。舒珲估计,在他出生的年代,一个初中生便能手到擒来。

红鱼纵使识字,大抵也就读过些《烈女》一类,或许跟着长孙氏还看过些佛经。舒珲对书架上的经典并不感兴趣,也没有要红鱼研读的意思。

这倒不是说他否定这些先贤凝于笔墨之间的智慧。而是作为一名后世来客,这些著作中的精华思想早已成了世人习以为常的公理,圣人所谓教化之功,已经在无为之间化入万事万物。

至于那些无法承受历史长河冲刷,而最终湮没无形的思想,恐怕也不值得为之费心劳神。自己又不参加科举,道理懂了就行了。前世没懂的估计今生也懂不了,前世懂了的也不用再懂一遍,就这样吧。

“那你帮我给皇后娘娘捎封信吧。”舒珲琢磨着,红鱼浸泡过自己的治愈光环,应该很快就会给皇后回复。自己可以让她带条信息,不然错过这个机会可就不知还要等到何时了。

“信上就说,如果有个叫玄奘的和尚或者别的什么人想要去天竺求取佛教真经……”看着一脸懵懂的红鱼,舒珲接着说道:

“便托他除了真经,一并带些途经各国的农物种子回来。不论粮食、蔬菜、水果或者香料,只要是大唐没有的,都带一点种子。”

想到自己后世听说玄奘西行,一路上各国都十分礼遇,看来有本事的人到了哪里都能混得不错。让他多带一点种子回来,不过举手之劳而已。有皇后的面子,虽然二人素未蒙面,也应该不会拒绝自己才是。

在舒珲印象中,耐旱高产的占城籼米,应该是印度原产。此外还有柠檬等水果,肉蔻等香料,此时印度应该都有种植。玄奘取经貌似就在贞观一二年左右,也不知道出发没有。此去虽远,四五年时间总该能够回来。

他这个历史白痴,却是不知道玄奘取经的路线,先是跑了小半个中亚才开始转道印度。所到之处,也与当地高僧互相研讨,为王公贵族讲经,参加各种法会。是以等玄奘取经归来,已是十七年后了。

而且他也算是无心中小坑了玄奘一把。历史上,李世民并没有批准玄奘的西行请求,而是他在贞观二年“冒越宪章,私往天竺”。此时提前从“玄龟”口中得知,一旦玄奘陈表上奏,想要西行取经,那么李世民大概就会觉得玄奘西行是命数如此。

若李世民因此改变想法,准允了玄奘西行,而此年东突厥恰遇百年一遇大雪,牲畜冻死冻伤无数,内部权力分裂。按照玄奘西行的路线,恐怕此去平添几分危险。

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坑的舒珲索性一并多泄露一点天机。自己在李世民等人眼里,乃是洛书和玄龟所化,能够预测未来简直是自己的本分。

“对了红鱼,最近几年,京畿道一带有没有发生过蝗灾?”

他是隐约记得,有个文皇帝生吃蝗虫的故事,曾在后世传为一段佳话。说的是贞观初,京畿干旱引发蝗灾。眼看庄稼都被啃食,百姓忍饥挨饿,李世民以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于是他怒吃蝗虫,请愿上天只降罪于他一人。

自己对历史所知不多,来到这个时代,想要预报几个天灾人祸也是力有不逮。想起一个自己有印象的,还是应该说出来让皇帝早作准备。

得到红鱼否定的答复,舒珲便琢磨开了。这太宗文皇帝生吞蝗虫,可能确有其事,但也可能只是史家杜撰。毕竟这里面蹊跷不小,舒珲记忆中寥寥数言,只说蝗灾在京师还是京畿,这范围实在太小,按说不应该发生蝗灾。

自己虽然准备提醒李世民早做准备,却也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否则失信于李世民,不仅仅是自己的待遇问题,自己将来要想再做些利国利民之事也会变得困难。

“此外你再向娘娘和陛下转述一件事情。”舒珲决定将蝗灾的起因一并讲述。

“这大唐西北两面,俱是茫茫草场。草原不仅养育羊马,蝗虫也以草为食。草原上若遇干旱,则容易发生飞蝗成灾。”

“大唐之北是突厥,再往极北之处是一片冰洋。北方草原,雨雪多来自极北冰洋之气,总量大体固定。”

“所以若某处多降一分,则别处便会少降一分。若某处发生雪灾,往往另一处就会发生旱灾。”

“西北草场一旦干旱,发生飞蝗,那么飞蝗南下,首当其冲就是关内与京畿两道。”

“干旱的土壤特别适合蝗虫繁殖,所以若此时大唐境内也有旱情,飞蝗便会结群而往,啃食庄稼树叶并产下虫卵,致使祸不单行。”

“所以应该多加留意北方天候,防范于未然……”

说到这里舒珲有些卡克,因为他也不知道要怎么防范。没有农药,面对蝗虫即使他作为一名见识颇广的现代人,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李世民所有防备,察觉到蝗灾苗头之后能够有比较充足的时候筹备赈灾粮食。

“顺便一提”,舒珲颇为不怀好意地补充:“蝗虫是可以吃的,鸡肉味,嘎嘣脆,油炸着最好吃。”

他是不会去管会不会因为有了这


状态提示:第008章 治愈光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