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李杜三家车辚辚马萧萧,拖家带口来到长江岸边,寻找预先定下的渡船,然而却见所有船只全都被锁于港内,有士兵守卫,竟然不见一条穿波,在江面上航行。这是怎么了?又非暗夜,天光都已经大亮了呀。难道说天候不对,快要刮风下雨了么?瞧瞧天上,晴空万里,就不象啊
卫展李矩二人下了马车,亲自踱到渡口去探问杜没动,他身子骨太弱,从才上路就开始咳嗽,众人都担心他未必能够平平安安地返回关中,故此强令其在车中歇息。
召唤一名守港的小军吏过来询问。那军吏见对面二人冠服齐整,腰悬带绶,知道是大户人家子弟,同时还是品级不低的官员,自己肯定得罪不起,赶紧三两步奔来面前行礼,然后毕恭毕敬地回答问题道:上官有命,近日止渡,不许前往江北
卫展一皱眉头:却是为何?
军吏说我也不清楚或云羯奴有南下侵扰徐方之意,或云江北盗贼横行,总之为保建康安泰,近日片帆不得渡江。
李矩瞪眼喝道:真正胡言乱语!他虽然不肯跟着裴该到江北去,但二人间也经常有书信往来,知道裴该把徐州治理得不错虞胤庾冰回来也是这么说的怎可能有大股盗贼,竟能使江南都得闻警讯?至于石勒,距离淮南尚且十万八千里呢,即便意图南下,有必要现在就开始戒备吗?
军吏不敢反驳,只是连连拱手,鞠躬如也,反复说明,自己只是靠猜的,具体缘由并不清楚。
卫李二人对视一眼,那意思:要么咱们先回去,等打听清楚了再说?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终究心有不甘这年月交通工具落后,况且江南多牛而少马,行列中还有女眷和身子骨尚且不如女眷的杜,所以拖拖拉拉的,光从各自府邸进抵长江南岸,就已然花费了小半天的时间了,若然就此返回,那今天就别想再走啦。
正在踯躅,忽然间卫展身后又迈步而出一个人来,笑吟吟走近那名小军吏,一把就拉住了对方的手。军吏才刚吃了一惊这是什么礼数了?忽然感觉到手掌心里被塞进了一件凉凉的硬物,低头略略一瞥,原来竟是一串黄灿灿的五铢钱。
那人手扯着军吏,前往避人处对谈了几句,这才返回来向卫李二人禀报此人非他,正是裴该的族兄裴嗣。
裴嗣乃是仕蜀为光禄勋的裴之后,其家本居洛阳,后来南渡依附卫氏,跟着卫氏找到裴该,算是认了祖,归了宗。裴嗣裴常父子本无远志,光想在江南做个小地主,况且裴该也并没有专门写信来召唤他们裴该根本就没把这俩同族放在眼中所以不走,这回不过是奉了东海太妃裴氏之命,前来相送卫李杜三家亲眷而已。
裴嗣此人未必有多精明,但因为出身关系他前半辈子就几乎没能沾上闻喜本家的光,等若寒门比较善于跟中下层人等打交道,于是一串吉钱塞过去,扯着军吏嘀咕了少顷,回来就向卫展李矩汇报,说具体缘由,我终于打听出来了。
裴嗣这会儿已经把脸给沉下来了,不再是方才那副笑语宴宴的神情,他压低声音说:近日听闻裴祖二公已收复中原,6续有侨客北归,对于建康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啊。故此彼等前数日便得琅琊王令,寒门可纵,大家不许渡江。至于今日,片帆不举,恐怕是专为拦阻贵家贵家终究是家兄亲眷,不便拦阻,便干脆锁江止渡,想使君等知难而退
李矩勃然大怒道:岂有此理,我等已辞在江东的职司,只求返乡,岂有锁江而阻行之理啊?此必庾元规妄宣王命也!
江左政权当中,王导王茂弘实际执政,他名望甚高,人皆赞其虚己求贤,竭诚奉国,誉之为江左管夷吾。然而王导所处的政治环境是非常复杂而恶劣的,侨客与土著之间的争斗,以及侨客之间土著之间世庶之间文武之间的种种矛盾,全都如同乱麻一般纠结缠绕在一起,即便王茂弘也不可能彻底理清头绪,遑论平衡各方利益,使人人都满意了。那么一旦王导做错了事,或者被某一阶层认为是做错了事,人设会不会瞬间崩塌呢?倒也未必,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疏导仇恨和压力的孔道,那就是庾亮庾元规。
颍川庾氏终究只是二流家族,跟琅琊王氏根本无从相提并论,而庾亮本人年纪又轻,做事容易冲动,加上整天板着张死人脸,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几乎天生就是吸引仇恨的体质。庾元规为了稳定江左政权,平衡世族利益,殚精竭虑,辛苦操劳,但是没用,除了王周等一等高门外,谁都难免会有利益受损的时候,而一旦利益受损,或者仅仅是难以满足奢望,就自然而然地会绕过王茂弘,尽皆归谤于庾元规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约十年之后,庾亮奉命前往芜湖去会见王敦。王处仲与之交谈良久,竟然脱口而出:庾元规贤于裴远矣!由此可见两点:一,庾亮实有贤才奇能;二,若不深入跟他接触,没人能够看得清这一点
故此以庾亮的性情能力而言,是很好的辅佐之吏,但并非宰相之才太容易树敌了一旦权力出于王导之上,必然祸国。在原本的历史上,好在前期有王导能够勉强约束他,后期轮到郗鉴来扯他的笼头,虽然事事相左,其实反倒保护了庾元规,使他终得好死。
拉回来说,在卫展这些被隔绝于建康政权核心之外的士人看来,王导虽然不用我等,也一直都还是客客气气的啊,肯于折节下交,礼贤下士,所以暗地里进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