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从拦下领头人,客气的问道:“这位小哥为何独独不和我等游说,是觉得我等不会听你劝告,还是觉得我们不是一路人?”
领头人淡漠的看了皇帝一眼,表面上虽依旧是温文有礼的模样,眼神深处却藏着深深的不屑和鄙夷。他作揖回道:“你等富家公子何曾体会得到穷苦百姓曾经历的苦难?最缺盐的时候,你们也不曾因盐生病。病得最厉害,几乎引发瘟疫的时候,你等也是大夫恭候着,丫鬟伺候着。周、王两家于你们无恩,我们自然不敢奢求你等回报。”
“不就是贩过来一些盐,钱货两清于你们也未见得有多大的恩德啊!”
领头人眼中的不屑开始明显起来,他上下打量着侍从语带不满的道:“你们有钱人家看到的当然是钱货两清。我们穷苦人家却知道他们到底为我们做过什么。”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指了指盐铺门口光亮的石头,动容道:“往日这里成天排着领盐的长队。得一碗盐的同时,穷苦人家还能得一副消肿的药材。他们给穷苦人家施盐、施药从不曾收过一个铜板。”
再看周围繁华的街,看如今迎来送往的商铺。领头人脸上凄楚立现:“若不是周、王两家大人,你们还想看到这般繁华热闹的街,还想又余力支持陛下征讨鞑靼?当时抢劫四起、随处暴乱,鞑靼乘火打劫烧杀抢虐。寻常百姓谁家没几个得了浮肿病等着救命的亲人?若不是周、王两家的私盐来得及时,只怕不等鞑靼来打百姓先反了朝廷,不等朝廷来镇压,百姓先求着鞑靼给一口盐吃。”
想起在沙漠里搜出来盐,皇帝眉头再次皱起。
侍从知道皇帝不悦,连忙劝说领头人道:“无论如何你们也不能动不动就煽动百姓谋反。谋反这样的重罪,可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轻巧。”
“我等最绝望的时候也曾日盼夜盼,巴望着朝廷来救。可最后等来的,不过是朝廷派兵镇压。即便如此,我等身为明朝子民也不敢生出反心。可朝廷非但不感念周、王两家救苦救难的功德,反倒要治他们抄家灭族的重罪。贪官污吏平步青云,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周、王两家却万劫不复,若当真如此。这般的朝廷也实在让人心寒,我等百姓等不来朝廷给的公道,也只能自己去要公道!”
“就为素不相识的周、王两家,你等竟心甘情愿豁出全家性命?如此,当真值得?”
“周、王两家过着锦衣玉食的好日子,为着乡亲的性命不也豁出了锦绣前程、全族性命?他们为我们做得,如今他们落难,我们为啥就做不得?”
侍从竟哑口无言,反驳不得!
皇帝黑着脸从始至终没曾说过话。和这队热血沸腾的冲动年轻人别过之后,他们又去了最近香火特别旺的‘敬盐庙’。
庙中供着的几个‘菩萨’都眉眼朦胧没有具体相貌。询问百姓,才知道是大伙儿不知道赐盐的恩人到底长什么模样,生怕雕刻不慎丑化了恩人。
看着鼎盛的香火,摩肩接踵的信徒,皇帝尤为不解:“以往百姓来烧香,是神化了送盐的人和事。如今都知道北方的盐是周韶华和王妍走大运河贩来的私盐,他们非但没有滔天的本事,还身陷囹圄性命不保。就这般,他们怎么还会来拜?求自身难保的他们,能为自己求来什么?”
听着百姓们跪在泥塑前的念叨,皇帝才终于明白过来。
他们求的是周、王两家平安!
几乎所有的百姓跪在泥塑前的姿势都特别庄重,神色都特别肃穆。他们求周、王两家保重自己,说自己日日在佛前祈祷,求他们逢凶化吉。而后又絮絮说些寻常琐事,开心的烦心的什么都说,像遇见了至交好友一般。
百姓对周、王两家的真情和依赖让周敬思感动。看见他们这样,他觉得周家便是当真被灭族,那也值得了。
皇帝心里却略有苦涩、很是生气。他倒也不至于和几个臣子争风吃醋,可朝廷分明全力赈灾却让百姓险些挺不过危局,这事实在也没办法让人心里好受。
便在这时,身旁跪着的妇人却又开始絮叨别的事情:“杜掌柜还在的时候,咱地里出产的东西还能销出去,闲事纺的棉花也能多换两个钱。现在你们出事,杜掌柜也突然就不见了。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又没了指望。周大人、王大人啊,你们若挺不过这一关,咱们往后的日子可该怎么过?”
皇帝心里一震,立时明白过来:这个周韶华,哪里单单是往北边贩私盐?他这是趟趟不走空,倒卖着两边的物件!
他心绪难平又发作不得,冷笑一声拂袖离开。谁知才回到营地,便有近卫送来了京中传来的密信。皇帝看完,脸色大变,直接将桌案上的茶盏拂到地上摔了个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