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汉帝国风云录>湘军统领:攻守之道
通,那就没有守的必要了。

(1)单纯从攻守双方的具体手段来看,兄弟支持陈规的说法,什么说法?规以为城愈大而守愈易.

这里未免考虑太过片面,即使不从整个战局来看,还有很多角度可以得出相同或相反的结论。

而且根据你三十一楼的说法“一是要考虑城自身在建筑学上的坚固性,地理环境因素,除此之外,还要看别人能利用什么方法进攻.”

城的坚固性是相对攻防手段来说的,按你的意思,两座差不多的城,攻城者方法多的城池不坚固,攻城者手段少的城池坚固,那等于说是拿不同的标准(攻城方法)去衡量同一座城池是否坚固。这种变换标准的衡量方法是否客观?

(2)但放在整个战局中看,兄弟的观点是:大多数应由实战形势决定,而不是由城池本身来决定,相当于支持城的大小与好不好守无关的说法

问题是实战的形势和地理关系相当密切,比如张巡守睢阳,不是实战形势使睢阳成为两淮门户,而是睢阳本身就是两淮门户。

而且一城一地的得失往往又决定着实战形势的变化。比如陈仓一下,关中便为魏蜀所共有。睢阳一下,两淮为战火波及,整个平叛形势都要受到影响。北京一下,燕山以南,真定常山以北尽为敌有。蒙古围攻襄阳,襄阳一下,南宋土崩瓦解。

这些地方本身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其对战局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地理位置几千年不变。

(3)再进一步分析,放在整个战局中看时,城的大小不同对战局发展的影响必然有密切的关系,攻防双方不可能对城的大小视而不见,这样又不能支持城的大小与好不好守无关的说法.

尽管守方重视大城,但大城却未必坚固,因为大城所需力量多,几万兵力也未必足够。尽管守方不重视小城,但小城所需力量少,几千兵力就叫充足。比如陈规所说的太原寿阳,太原大而寿阳小,尽管太原比寿阳更受重视,但太原兵多却没守住而寿阳兵少却守住了。可见,防守力量的充足是第一位的。

;


状态提示:湘军统领:攻守之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