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明帝国之崇祯皇帝>第零十一章 招募方法

洪承畴心道,皇上在这支新军身下可是下了血本了,恐怕有大用,得多使点力,好好露露脸。

洪承畴在历史上是个出了名的“杀人狂”外加“大叛徒”,是我最喜欢的类型。

阴险狡诈我最爱,满肚坏水我最喜。

政治就是伪君子的游戏,君子只是被人玩弄的道具。

我将新军选兵的消息通过官府文告的方式大肆宣扬,可惜大部分士兵都不相信,只是对此议论纷纷。

“王二麻子,你听说了吗?皇上要组建新军,选上了一月最低也给一两银子。”

“钱三,你不会相信那种鬼话吧!搞不好是你诓去辽东挖矿。”

“有道理,朝廷说的话就像放屁,就没个准,这次八成也是。”

“你们俩少说两句,别给人逮了。”

……

我和王承恩正在微服私访,听到了这些,相视苦笑。

看来朝廷的信誉已经破产了,只能靠暴政维持统治。

一个国家要是没了信誉,那么他离灭亡就已经不远了。

国家想要发展,不只能注意硬件的建设,软件也很重要,信誉就是国家进行统治的软件基础。

王承恩见我愁眉不展,进言道:“皇上,老奴有一个法子。”

我惊讶道:“哦,快说来听听。”

王承恩道:“皇上可提前给新军发放响银,那么其他士兵就不会怀疑,报名一定会踊跃起来。”

新军招募了一个月才招了两百个大头兵,把我和洪承畴给急坏了。

王承恩的方法很可行,我立即付诸实施。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么简单!不,这就是我想的,嘿嘿!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思想的成果也是一样,都是我的。

对此有所怀疑的士兵见朝廷真掏钱了,恨不得多生出一条腿来,都去参加了选拔,选上的固然是好,没有选上的也大都回去积极训练,这无形中提高了很多明军的素质。

我对王承恩道:“我的这个举措不但有利于新军选兵,还间接提高了近畿附近的几十万兵马的战力,不错!不错!”

王承恩嘴上对我是吹捧如潮,心里却大骂,直娘贼,明明是我的提议嘛!真是老太太喝稀饭——下流无耻。

关于新军朝廷上也是议论纷纷,争议不断,但我挟着“倒魏”的余威,谁不怕被冠上魏党的帽子,王承恩还在到处拿人抄家……。

“孙承宗觐见”,随着太监小德子的一声唱喏,我见到了这绝世牛人。

我为表示尊敬,亲自将他迎入平台。

明朝的皇帝一向峻刻寡恩,孙承宗见我如此待他,心里很感动。

孙承宗此时六十有八,扑面而来的书卷气中带着刚劲,让人心生尊佩,大有儒将风范!

我赐坐孙承宗后,微笑道:“爱卿受委屈啦!”

孙承宗抚须笑道:“臣已老矣,可得以安享晚年,不觉得委屈,只觉得高兴。”

不是吧,你还能干不少年呢!得激他一激,我抑扬顿挫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烈心不已。”

这首曹阿瞒(曹操)的诗点中了孙承宗的死穴,他之前的话只是推脱之言,实则他虽已老矣,但烈心不已。

孙承宗听后,感动至深道:“皇上,……。”眼角也略有湿润。

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如此费力讨好孙承宗,那是有原因的。

孙承宗在天启二年任兵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

这说明什么?像袁崇焕、祖大寿包括洪承畴等等,都曾是他的部下,孙承宗对他们有提携之恩。

中华是个关系社会,层层叠叠的关系是明朝官员的根基。因此孙承宗的影响力大的惊人,绝对是这个时代的重量级官员。

孙承宗在任督师四年,大刀阔斧地整顿了关外防务。天启五年派兵遣将分赴锦州、大小凌河诸战略要地,修缮城郭,练兵屯粮,拓地四百余里。天启初年的失地尽数收复。

这说明他有战略眼光,统将之才。注意,不是统兵,是统将,古称善将将之人,谓之“帅”,是一个能统驭全局的“帅”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都已难求,何况是帅了。

天启五年九月,孙承宗麾下大将马世龙贸然出师遭到小小的挫折,魏忠贤便抓住不放弹劾孙承宗,迫使他不得不解甲归田。

崇祯二年,清兵破关入犯都城,崇祯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又恢复了他的官职兼兵部尚书守通州。收复永平、迁安、滦州、通化等地。

瞧瞧,高手就是高手,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崇祯十一年,清兵绕道入长城,进攻高阳城。他率家人及全城乡民守城抗清,终因清兵势众弹尽粮绝,城破被俘后,自缢而死誓不降清,死时已经七十九岁高龄了,著有《高阳集》。

这一段他“忠心”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他的“长寿”,都七十九岁了,还能率家人守城抗敌,真是绝世“牛人”啊!当浮一大白(指值得为某事喝一杯,嘿嘿)。

像我这样的流氓都不得不说一个“服”字,太牛x了。我微笑道:“爱卿虽至高龄,但老而弥坚,可见养生有道啊!”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状态提示:第零十一章 招募方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